第三百九十三章 封侯-《魔临》
            
            
            
                
    第(2/3)页
    但钟文勉的运气,是真的有点差。
    因为就在那一日,
    大燕大皇子姬无疆,也亲领了五千骑出来,目的是为了主动挑衅,给乾人施压,用胁迫的姿态迫使乾人动歪脑筋。
    两国交锋,真正有底气的一方,才懒得去做一些小动作,而姬无疆明白,此时的大燕,在这处战场上,恰恰是没底气的一方。
    大燕主力,数十万铁骑,全都在晋东,国内,今年旱灾极为严重。
    所以,
    对于南边,对于乾国,能不大打,就不大打,小小地搞搞摩擦,制造制造紧张氛围,让乾人收拢起火中取栗之心即可。
    或许,
    冥冥之中,是真的有这种气运的;
    这就像是郑伯爷常常调侃的那种拿着主角模版的男人。
    在那一天,
    在那个晚上,
    在那片林子外,
    大皇子率领的燕军骑兵,和钟文勉率领的乾国骑兵,
    相遇了。
    本来,两方骑兵相遇,打不过,逃,是大概率能逃得了的,无非是往自家方向逃,对面,也不敢过分深入去追。
    谁料得,
    燕军这边是分成了三个部分在行军。
    钟文勉以为自己碰到了软柿子,仗着兵力优势,想要一口气将这支燕军吃掉,然后,他就被大皇子给包围了。
    这支乾国骑兵的素质,其实是不错的。
    在钟文勉见势不对,下令突围后,依旧有一千多骑杀了出来。
    但唯独钟文勉,被骑着貔貅的大皇子直接盯上。
    很荒谬,
    很像戏文里的一幕,
    但现实,往往比戏,更像戏。
    大皇子骑着貔貅,手持长刀,冲入企图突围的乾军之中,对着钟文勉,就是一刀下去。
    钟文勉则是一枪刺中大皇子,他的功夫,其实也不俗;
    但,钟文勉到底年岁大了,武夫的困境就在于,拳怕少壮,当你年迈之后,自身气血,也会必不可免地下滑。
    钟文勉的枪,穿透了大皇子的甲胄,刺伤了大皇子,但却没能将大皇子给顶开,长枪长度上的优势,没能成功体现出来。
    反倒是大皇子胯下的貔貅,猛力一扑,压倒了钟文勉胯下的良驹。
    大皇子趁势,一刀,捅入钟文勉的胸口,而后,一搅。
    干脆利索地,结果掉了钟文勉的命。
    随即,
    大皇子气血一滞,
    昏厥了过去。
    突围出去的乾军见主将战死,马上反杀过来,想要抢夺钟文勉的尸体。
    燕军这边见自家大皇子受伤昏了过去,马上有人将大皇子带上,同时,将钟文勉的尸身也带上,全军交替掩护,不打了,往回撤。
    所以,
    这一仗,
    乾人胜了,却一点都不像是个胜利者;
    燕军败退,
    但这败得,
    倒是收获颇丰。
    四年前,燕军南下攻乾,或被抓或投降而来的乾国官兵,也有不少,其中,就有人是见过钟文勉的。
    许文祖见大皇子为了杀这个人竟然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马上请乾国降人出身的人来认尸首。
    很快,
    钟文勉的身份“水落石出”。
    钟文道的亲弟弟,
    西军上一代明面上的二号人物,
    被斩杀!
    大功,
    大功!
    许文祖马上起草折子,为大皇子向朝廷请功。
    他深知这位大皇子一直没能完全走出当初望江之败的阴霾,所以渴望每次立功赎罪的机会。
    只是,这折子还没写完呢;
    新的一则消息来到了。
    乾国来三边宣旨的钦差,没能找到钟文勉,那册封其暂代三边主帅的圣旨,自然也就宣读不出来了。
    但,
    实则这道旨意从乾国中枢发出去后,在上京城内,其实已经不算是秘密了。
    隐藏在上京城内的燕国密谍司,马上将这一则情报送了回去。
    乾国三边统帅换人,无论是否是暂代的,都是紧急军情。
    然后,
    许文祖忽然发现,
    大皇子斩的敌将,
    直接从敌方的一个将领变成了敌方的主帅……
    许文祖犹豫了一下,
    最后还是以“大皇子阵前斩杀乾国三边主帅”的叙述方式报功呈送。
    不过,许胖胖也是个谨慎人,报功折子后头,紧跟着“详解”。
    大皇子毕竟是皇子,
    自己作为臣子的,先把台子搭起来,那叫政治正确;
    至于是直接以自己这个名义封赏还是冷却处理,那就是陛下的心意了。
    报功折子送到燕京后,
    太子马上领着赵九郎等一众重臣再度来到了后园,为自己的大哥请功。
    姬老六明白,自己父皇那边,只可能比太子更早得到这份折子。
    而后,
    后园传来消息,
    大皇子姬无疆,殚于国事,为国戍边,斩乾国三边主帅首级………
    一连串的封赏之后,是爵位。
    在第一次望江之战战败后,大皇子身上的爵位近乎被一撸到底,虽然因为和蛮族公主的大婚,让其享有着亲王的待遇,但实则,大皇子身上的爵位,是空的。
    许文祖身上还有一个子爵爵位呢,如果不是皇子身份在那里,大皇子见到许文祖还要行礼。
    按理说,立了这个大功,陛下也有大肆宣扬帮自己这个长子洗涮一下望江之战战败阴霾的打算,也为姬家培养出一个能在外领兵打仗的自家人,应该顺势将王爵重新给回去。
    于情于理,都是合适的,毕竟蛮族公主也诞下了子嗣,当爹的没爵,这孩子到底该怎么算?
    人蛮族老蛮王将宝贝女儿送过来,你们燕国倒好,让我外孙直接变白身?
    如果是普通大臣,其封爵倒是不必担心盖不盖得过双亲,但皇子是嫡亲宗室,不可能这么不讲究。
    然而,
    册封圣旨里,
    并非恢复了姬无疆王爵,
    而是侯爵。
    册大皇子姬无疆………安东侯!
    朝野一时哗然,这不是说爵位给低了,毕竟听起来,侯爵比王爵差远了。
    但实则如果是王爵的话,对于别人而言,对于异姓王而言,那是至高无上的荣耀。
    大燕立国八百年,
    异姓王也就两位,一个镇北王,一个靖南王;
    但对于大皇子而言,他是宗室,陛下子嗣,封王,本就是必然的事儿,事实上,人老早就自称“孤”了,孤王孤王嘛。
    但这里封侯爵,而且是外放领兵着的侯爵,政治概念就不同了,意味着陛下不想要自己这个长子回来继续当这个摆设宗室,哪怕他娶了蛮族公主,其子嗣血脉已然受“污染”。
    但陛下依旧想要自己的长子,可以独当一面。
    当初东征大军时,陛下提拔了一次,结果战败了;
    这一次,陛下又强行提了一次。
    伴随着姬无疆封侯的册封下,还有一道旨意,许文祖沾了光,升银浪郡太守,主政银浪郡。
    大燕的南方,银浪郡,现在的局面就是许文祖管后勤,大皇子掌军,双方从一开始配合得就很默契,现如今,只是更为名正言顺了。
    已经有有心人在猜测了,
    陛下是否想要仿靖南军旧制,在银浪郡,再建立起一支新的“靖南军”,或者叫“安东军”。
    至于爵位前的东南西北,其实没那么重要。
    镇北侯说是镇北,其实人家在最西边,大燕的最西边,同时也是东方四国的最西边,按理说,应该叫镇西侯才是。
    而靖南侯原本确实是在银浪郡面对着乾国的,但现如今,靖南军入晋好几年了,早就不是面对乾国了。
    东南西北,已经不再是传统概念上的方位代指,就像是楚国的左将军右将军,乾国的四方议政厅。
    方位词,在这里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地位上的对等。
    这是第二道好消息,
    但同时还有第二道坏消息。
    钟文勉死了,
    姬老六觉得乾人心里应该有种生吃一大口苍蝇的恶心,
    但随即,
    从上京那儿传来的消息,
    乾国官家拜乾东南祖家军祖大帅为三边总督,直接让姚子詹让出了位置。
    祖大帅受诏后,马上率亲卫星夜驰骋至上京。
    官家对其以大礼接待,
    据说祖大帅很感动,在大宴上向官家和诸位相公夸下海口,许下以五年时间构建新的三边体系,让燕军的威胁被完全格挡在外的承诺;
    被称之为,五年平燕;
    只不过这里的五年平燕,并非是直捣燕京,灭了燕国,而是让北方的形式逆转,使得边患仅仅局限于边患,不会再有社稷倾覆之忧。
    祖竹明来了,
    这个人,
    有手段,有能力,会练兵,会打仗,而且,他还有一个特点,其军事主张和老钟相公一致,那就是………苟。
    反正乾国地大物博,人口稠密,以前军事废弛,那是以前的旧账,咱现在,慢慢还,慢慢苟发育就是了。
    此人来到三边后,乾国三边的气象,必然会大不相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