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这个信息不用他说,于大章也知道。 案宗里对这个时间有详细记载。 当时的视频会议也被作为视听证据保存了下来。 准确的时间是在视频会议开始的第十二分钟。 刘正阳先是出现意识丧失的症状,然后逐渐从椅子上滑落倒地。 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的时间。 “他那天开会前吃药了吗?”于大章继续问道。 这个问题就是之前办案警员漏掉的。 由于法医给出的鉴定结果是自然死亡,所以当时参与办案的警员,便将药物中毒这种可能性给排除了。 这就是犯了先入为主的错误。 “吃了。”管家回答得很干脆: “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给先生端去了热水,看着先生将药吃下的。” “开会前几分钟还记得吗?”于大章追问道。 管家似乎没想到他会问得这么详细,想了一会儿才回答道: “具体的记不清了,大概在十分钟左右吧。” 这个时间很巧妙啊……于大章在心里计算了一下。 会前十分钟,加上开会十二分钟后犯病。 也就是说,刘正阳是在吃药后的二十多分钟,才发作的心脏病。 “你说你当时看着刘正阳将药吃下的?”于大章将管家的话重复地问了一遍。 “是啊。”管家肯定地回答道。 于大章大脑飞速运转,将有可能出现变故的情况都想了一遍后,这才问道: “他当时服药的数量和平时有什么不同吗?” “没什么不同的,和平时一样。”管家答得十分自信: “每天拿药端水的事都是我亲自做,每种药吃几粒我也记得很清楚,绝对不会有错。” 于大章之所以围绕着药物这个问题来回问,只因他所能想到谋害刘正阳的方法,就只剩下这一个了。 神不知鬼不觉地让刘正阳心脏病发作而死,也只能在他服用的药上动手脚。 能做到这一点的,一定是身边人。 外人连进他们家都做不到。 可现在的情况却是:药没错,服用的数量也没错。 案宗上记得很清楚,案发后,办案的警员将刘正阳平时服用的两种药带回去进行了检测。 最终结果显示:药物没有问题。 这也是当时的警员排除药物中毒的原因之一。 而刘正阳病发前服用的,就是这两种药。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