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锡城十二少。” 这名字……于大章恍惚了一下。 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儿。 按理说,这样的名字很符合那个年代的特点。 他记得在九几年的时候,有一部香港电影叫《慈云山十三太保》。 电影很有名,就连于大章在上学的时候都看过。 实际上,那个时期的学生,很多都是模仿香港电影给自己的小团体起名。 可问题是…… “你了解情况的那个受冤人,是哪年案发的?”于大章问道。 那名警员显然也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但还是答道: “1998年,也就是十六年前。” 这就是问题所在。 据目前已了解到的信息,十六年前那个小团体只有十个人。 这个人数很明显和“锡城十二少”这个名字不匹配。 人数对不上! 那名警员肯定也意识到不对了,所以在说出这个信息时才会犹豫。 他是怕这个信息有误,会误导专案组。 “那名受冤人是怎么说的?”于大章又问道。 “他只知道叫这个名字。”那名警员答道: “至于为什么会起这么个名字,他就不清楚了。” 这时,另一个小组的警员接话道: “我们这边的受冤人也提到了锡城十二少这个名字,但也不知道这个名字代表什么。” “不过他提到了一部电影,叫做《庙街十二少》,估计和这个电影有关。” 一提起这部电影,于大章心里立刻有了判断。 那个策划者起“锡城十二少”这个名字,不一定就是根据人数起的。 也许只是为了唬人,让别人以为他们人数众多,不好惹。 或者是,给这个团体定下一个限额,人数不能超过十二这个数字。 而后续的发展也正如这个名字一样,最终人数定格在了十二人。 “除了名字,还有没有关于那个小团体的具体事情?” 于大章看着刚才那名警员问道: “比如,他们一起欺负过某人,或者做过什么坏事?” 他的心里一直有个疑问。 为什么嫌犯要报复这么多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