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只是刚到,可是已经有几个男生朝着她走了过去。 漂亮的女孩无论在任何地方总能吸引人们的注意。 “她居然也通过考试了?” 这让田磊有些意外,毕竟这可是大学啊,是需要考的。 站在大学的校门前,秦岭的内心同样也是复杂的,双手紧紧的攥着提包提手的她,在心里激动的说道。 “爸妈,你们看到了吗?我,我上大学了,我真的上大学了……” 半个月前在营地里,那位林姐姐走到她的面前,在简单的询问之后给她指了一条道路。 “报考新安大学的音乐系吧,既然你唱歌那么好听,而且从小就学习音乐,人长得又这么漂亮,应该很容易通过考试。” 就像林姐姐说的一样,她很轻松的就通过了笔试以及专业课考试。 现在呢? 她终于可以读大学了。 对于19岁的她来说,这一切是她过去连想都不敢想的。 “你好,同学,请问您是来报道的新生吗?” 顺着声音看去,秦岭里看到了说话的男生——男生穿着白色的衬衫,黑色的长裤,留着三七分的发型。 看起来干爽利落。 她露出笑容点头说道。 “是的,我是音乐系的新生……” 在她露出笑容的时候,就像是一道光照进了所有人的心里,男生们甚至看呆了…… 在这所学校之中有很多人都和他们身份相仿,他们都是来自各地,通过种种渠道来到这里。 因为读过高中而且在读书的时候认真的学习了,所以,他们通过了学业测试,而这也让他们能够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而不仅仅只是在那些工厂中作为廉价劳动力付出自己的汗水, 也正因如此,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新安反而集中了更多的人才,因为初来乍到的人们,面对着可以读大学的机会,又怎么可能会错过呢? 也正得益于此,在过去的十几年里,这里的经济发展是迅速的,不仅靠着海外投资建立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而且还一点点从有到无的建立了一些技术型的产业。 有时候,身处内陆并不一定是完全都是坏处。 而这些来自各地的人们,不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而且还提供了智力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令人羡慕的,别说是周边各国了,甚至就连同东非驻新安的大使馆,也是极其羡慕的。 “官方统计过,二十年前,这里的人口60万,十年前446万人,当然,这包括他们把200万掸邦土著也纳入了统计范围,现在他们的人口800万,其中,40%是20岁以下的年轻人,这一批年青人不仅是身体好的,而且大都接受过初中或者以上的教育,他们之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都有机会读大学的。” 卢玉扬看着窗外的街道,对身旁的参赞汤姆说道: “所以,他们开设了几所大学,从SEA等地雇佣教授,源源不断的生源,为他们提供了充足的智力基础,而源源不断的移民,又为他们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转身看着汤姆,卢玉扬感叹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