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如何在此基础之上,缔造出一支现代化侦查大队的雏形。 靠的就不再是嘴皮子,而是武器、装备了。 情报有了,狙击步枪有了,冲锋枪有了严格训练有了。 高标准保障马上就有,单兵无线电通讯设备也在加紧研发中。 预计不会超过一年的时间,美国佬那边自然就能够提供。 届时。 这样的一支非常规作战部队,自然有他的舞台。 要知道。 晋东北、察哈尔,京畿周边地区,还是有不少的山地地形适合这样的部队发挥的。 “当你们完成了重新建军之后,相应的武器装备便会抵达,届时便可以继续执行相应的作战任务,在此之前,你们的任务其实只有一个,那就是维持训练,保持自身战斗力。” 周卫国点了点头:“是!” 十八集团军的谈判还在进行,很多东西不是楚云飞能够做得了主的。 光是一个作战地域划分,就让楚云飞伤透了脑筋。 如按照统帅部的想法。 那就是山西地区的十八集团军趁早滚蛋,去华北其他地区去开辟根据地吸引日寇火力去。 这样的说法和条件给谁能够同意呢? 关于十八集团军的后续整理陷入到了停滞状态。 好在这件事情没有那么紧迫。 优先考虑的,还是晋军、第五集团军的整理整编。 以及他自己麾下的部队整编工作。 首先是主力部队的调整。 楚云飞此前提出的诸兵种合成化作战其实是好听点的说辞。 实质上,这个编制构成以及打法。 是德国人在二战时期的德式战术群。 本质上就是强调各兵种之前的配合作战。 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和现代的营级战术群更是两码事。 只不过楚云飞认为团级部队继续维持较大兵力和编制不是一件什么好事情。 整体部队过于臃肿。 每一个主力步兵团没办法维持满编。 甚至每一个都是老358团的建制。 指挥官都延续了他此前的编队风格,可现如今的战场环境不再适合这样的编制。 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麾下的指挥官已经没有了相应的上升空间。 钱伯均在往上走一步。 就要接他的位置。 楚云飞可不想要当一个办公室将军。 他更喜欢的是指挥部队作战,而不是看战报。 而下面的这些将领们立功之后。 战区长官司令部也需要替他们请功。 统帅部方面自然会根据他们的战果进行评功。 就说此次的晋北大战,虽然没能够将大同夺取。 可总归也歼灭了日伪军两万余人,造成了四万左右的日军上伤亡。 整个华北方面军基本上都丧失了继续作战的能力。 这是个很大的功劳。 很多人都会因此得到嘉奖和擢升。 而楚云飞所指挥的部队,已经没有了这样的位置。 那么。 在原部队升无可升的情况下。 统帅部的最优选择便是,将他这些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团级指挥官调往其他部队。 甚至其他的战区。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 好马配好鞍。 优秀的指挥官自然要指挥作战素养较高的部队。 这些一手提拔训练起来的作战部队和将领。 楚云飞知晓其能力和特点,指挥起来也是得心应手。 他本身就相当于一个高级指挥平台。 像是一个现代化指挥体系的雏形。 在这个平台上面。 各团级指挥官能够发挥出各自的优势。 关键时刻有人给他们兜底。 下面的官兵们素养较高,也培养出了自信心。 一旦离开了这个平台,去了别的部队。 能否像在楚云飞的指挥下作战得心应手。 是否会有所影响,表现的究竟如何也都是后话。 最为关键的是。 在他想要进行人事调整,编制更改等工作的时候。 他说的话。 要做的事情能够自上而下的执行下去。 完完全全的不需要任何的扯皮。 这就是一手提拔起来的老部队的好处。 而他们习惯了在楚云飞手下做事。 去了其他的部队。 有了其他指挥官和各方势力的掣肘。 恐怕连所指挥部队的人事任免权都无法决定。 想想都觉得糟心。 除了七团在一线对峙对抗大同守军之外。 能够调整的。 实质上只有一团和四团。 这两支部队均有着相当不错的表现。 调整之后的第一步兵L和第四步兵L将会下辖六个作战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