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楚云飞摆了摆手,接着说道:“我刚刚统帅部发送过来的,关于下一阶段作战的指导意见。” 史迪威精神一振,急忙问道:“哦?委员长那边有什么新的指示?” “他们是否同意我们利用雨季的间歇,发动一次有限度的全面进攻,以改善当前的僵持局势?” 楚云飞微微摇了摇头,神色间看不出太多的情绪波动:“统帅部方面的意见是维持战线,抢修仰光港,等待后续援助的抵达。” “维持战线?等待援助?”史迪威的眉头皱得更紧了,语气中带着明显的不满:“楚,恕我直言,这未免也太保守了!我们刚刚在敏当取得了一场大胜,士气正盛! 虽然雨季限制了我们的行动,但同样也限制了日本人! 我们为什么不能抓住这个机会,继续主动出击,夺取一些关键的战略要点,进一步压缩日军的活动空间,为后续更大规模的反攻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呢?” 他指着地图上的几个位置:“比如这里,这里,还有这里!这些都是日军防线上的薄弱环节,如果我们能集中优势兵力,在雨势稍歇的间隙,发动几次快速突击,完全有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战果!” 楚云飞耐心地听完史迪威的分析,缓缓开口道:“统帅部的考量,也有其道理。”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指着仰光港的位置:“仰光港虽然在我们手中,但日军撤退前的破坏极为彻底,港口设施损毁严重。 统帅部方面认为。 当前的首要任务,是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工程力量和资源,全力抢修仰光港。 只有尽快恢复仰光港的吞吐能力,才能确保贵国承诺的大规模援助物资,特别是那些重型装备和急需的工业设备,能够顺利上岸,并运往前线和后方。” “至于‘维持战线’。”楚云飞的目光转向双方犬牙交错的防线:“统帅部的意思是,在雨季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应以稳固现有阵地,消耗日军有生力量为主。 避免进行大规模的、没有绝对把握的攻势作战,以免在恶劣的自然条件下,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毕竟,我们的兵员补充和后勤压力,同样巨大。” “而‘等待后续援助的抵达’。”楚云飞的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深意:“不仅仅是指武器装备和物资。” “更重要的,是国内正在加紧编练和动员的后续作战部队。 以及美国方面承诺的更大规模的军事顾问团和技术支援团队。 只有当我们的整体实力,特别是技术兵种和后勤保障能力得到根本性的提升之后。 我们才能发起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反攻,将日军的南方军彻底击溃,乃至歼灭。” “史迪威先生,你心里面也清楚,不是我们不愿意主动进攻,而是无法一鼓作气的消灭他们,这样的拉锯战只会无意义的消耗我们精锐的士兵。” 史迪威听着楚云飞的解释,脸上的焦躁并未完全消退,但眼神中却多了一丝理解。 他其实已经明白楚云飞所转述的具体意思。 很可能不仅仅是统帅部的命令。 这种“表一套”(传达统帅部命令),“里一套”(实则也是自身战略考量)的方式。 史迪威在与楚云飞的合作中,已经有所体会。 毕竟楚云飞一旦发现统帅部的思路不符合自己的心意,他是断然不会服从命令的。 从这个角度思考的话。 很显然,自己的“盟友”从一开始的争夺援助物资。 到现如今的想要一战打垮日军南方军主力。 他的胃口越来越大,楚云飞已经不再满足零星的援助抵达仰光。 而是迫切的寻求得到能够支撑起大规模,持续性攻势的巨额援助。 而这些东西,确实已经在路上了。 “好吧,楚。”史迪威叹了口气,语气有些无奈:“我理解统帅部的谨慎。 抢修仰光港确实是当务之急。 但是,我们不能完全放弃主动权。 我建议,在维持整体战线稳定的前提下。 我们应该鼓励各部队,特别是像第二百师、新编第三十八师孙立人所部以及邱清泉的新编二十二师这样战斗力较强的部队。 利用雨季的特点,积极开展小规模的、以袭扰和侦察为目的的攻势行动。 既能保持部队的战斗状态,也能不断给日军制造麻烦,不让他们有喘息和从容调整的机会。” “我已经命令各军师主官,在确保防线稳固的前提下,可相机组织精干小部队,对日军的补给线、前哨据点进行袭扰。 雨季,虽然限制了我们大部队的行动,但也为小部队的渗透和游击作战,提供了天然的掩护。 另外,还有一个好消息”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