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如果这样的军队出现在前线战场上,势必会第一时间成为小鬼子想要拿捏的软柿子。 在一处靠近河谷的、相对安全的林间空地上,几顶军用帐篷在雨后泥泞的土地上匆匆搭建起来。 这里是史密斯少将的指挥部。 他们电台天线也才刚刚架设完毕,通讯兵正在紧张地调试着设备,就接到了楚云飞通过联合指挥部给他下达的命令,以及明日的作战计划。 一名英军联络官,气喘吁吁地将一份译好的电报送到史密斯少将手中,脸上带着几分复杂的神色。 史密斯接过电报,展开细看。 电报的措辞简洁而明确,充满了楚云飞特有的不容置疑的指挥风格。 “史密斯将军:明日拂晓,你部将协同中国远征军新编第二十九师,对盘踞于敏当外围271号阵地之日军第十八师团残部发起攻击。 具体作战部署如下:张灵甫的新编二十九师,将从正面强攻,以其强大的攻坚能力和不屈的战斗意志,吸引日军第十八师团残部的注意力,并对其构成主要压力。” 看到这里,史密斯少将的眉头微微挑了一下。 让远征军去啃硬骨头,这倒符合他的预期,也乐见其成。 他继续往下看:“史密斯将军,你这支英缅军,因其多为轻装步兵,雨林作战经验相对丰富,则是可以从雨林之中的崎岖小道迂回到其侧后,切断其补给和退路,并配合正面进攻部队,形成合围聚歼之势。 要求你部务必于明日上午十一时前,秘密运动至指定位置,并发起攻击。具体行军路线及攻击目标点,详见附件地图。联合指挥部将提供必要的空中支援。” 电报的末尾,是楚云飞和史迪威的联合署名。 但史密斯很清楚,这份作战计划,绝对出自楚云飞的手笔。 “迂回到敌军侧后?切断补给和退路?” 史密斯放下电报,走到简易的地图前,仔细研究着楚云飞为他规划的行军路线和攻击目标。 那条所谓的“崎岖小道”,在地图上看起来就像一条蚯蚓般蜿蜒曲折,穿越的是大片的原始雨林和险峻的山地。 他身旁的上校参谋长,此时也也凑过来看了看,随即面露难色:“将军,这条路线恐怕非常难走。 我们的士兵刚刚结束长途行军,体力尚未完全恢复。 而且,雨季的丛林,到处是沼泽、毒虫和难以预料的危险。 让我们这支以轻装步兵为主的部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秘密迂回到日军戒备森严的侧后,并发起有效攻击,这.这简直是” “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是吗?”史密斯替他说完了后半句话,脸上露出一丝苦涩的笑容。 他何尝不知道这个任务的艰巨和凶险。 楚云飞这是明摆着要拿他们这支“新编”的英缅师当奇兵,甚至很有可能充当炮灰的角色。 但史密斯转念一想。 敏当的胜利,已经让中国远征军,特别是楚云飞,在盟军中的话语权大大提升。 美国方面也明显加大了对华援助的力度。 如果他们英国再不拿出一些像样的表现,恐怕在未来的缅甸战场乃至整个远东战局的利益分配中,都将被彻底边缘化。 而且,楚云飞的计划虽然冒险,但也并非全无道理。 日军第十八师团在敏当遭受重创,士气低落,补给也定然困难。 如果真的能有一支奇兵出现在其侧后,的确有可能对其造成致命的打击。 “参谋长,”史密斯深吸一口气,眼神中闪过一丝决然,“命令各部队,立刻准备! 压缩行囊,携带足量的弹药和三日份的口粮!除了必要的机枪外,一律单兵无法携带的重装备全部留下! 我们要轻装简行,用最快的速度,在联合指挥部规定的时间内,赶到指定位置!” “可是,将军”参谋长还想再劝。 史密斯摆了摆手,打断了他:“没有可是!这是命令!” “也是我们英缅第一师证明自己的机会!” “告诉帝国的士兵们,中国人能做到的,我们大英帝国的士兵,也一定能做到!” “而且,楚云飞既然敢下这样的命令,就说明他有相当的把握,我相信,他不会让我们白白去送死。或许,他已经为我们准备了意想不到的支援。” 史密斯这样说,一半是鼓舞士气,一半也是在自我安慰。 就这样。 英国佬在史密斯的率领之下,下半夜就以一往无前般的气势一头扎进了缅甸的丛林之中。 虽然英军的战斗力在正面战场上表现平平。 但在楚云飞这种精确到点的指挥和新二十九师正面强大压力下,也起到了奇兵的作用。 进一步加剧了当面之敌的混乱和崩溃。 正在了联合指挥部准备微操的楚云飞,将不少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这支部队上面。 他几乎是全程看着史密斯带着自己的部队绕到了十八师团的侧后,而后发起了进攻。 针对第十八师团,这个曾经参与过金陵大屠杀的凶手部队。 参战的实际上科不仅仅只有张灵甫所部。 还有新编第二十二师的邱清泉,第二百师的戴安澜,以及新编第十一军的第十一团陈峰、第十二团柏勇强所部。 总计兵力近三万五千人,全部都是远征军,甚至是整个国军部队当中的精锐序列。 被前后夹击的日军残部,只能够在绝望之中抵抗。 就在远征军的反攻进行得如火如荼,各条战线捷报频传之际。 一支特殊的生力军,终于在最关键的时刻,如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出现在了日军最顽固的防线面前。 在第五军的中央突破方向,当邱清泉的新编第二十二师在付出巨大伤亡,即将日军十八师团的纵深防线。 却遭遇其依托着数个坚固据点和反坦克壕沟组织的预备队进行垂死顽抗,攻势一度受阻,双方陷入惨烈拉锯之时。 一阵低沉而富有节奏感的引擎轰鸣声,突然从后方传来,越来越近,越来越响! 只见十余辆涂着醒目美军白色五角星徽的M3“斯图亚特”轻型坦克,履带碾过泥泞不堪的土地,激起一人多高的泥浆,如同从地狱中钻出的钢铁猛兽般,高速冲向了胶着的战场! 正是那支由杰克逊·“铁拳”·华盛顿连长率领的美国陆军缅甸军第一装甲团C连!此刻终于派上了用场! 这些小巧灵活的“斯图亚特”坦克,如果在欧洲战场面对德军的可能显得力不从心. 但在缅甸这种以步兵对抗为主,地形复杂,且日军反坦克武器相对匮乏的战场上,其37毫米火炮和车身上下左右足足五挺的.30口径勃朗宁机枪的组合,对于那些主要依靠土木工事和轻武器的日军步兵而言,简直就是无法逾越的移动堡垒和死亡收割机! “Yee-haw!“ 杰克逊连长半个身子探出炮塔,头戴着坦克帽,嘴里叼着雪茄,挥舞着手中的M1911手枪。 杰克逊用他那特有的大嗓门怪叫着,充满了德州牛仔式的狂野与不羁:“中国兄弟们!让开道路!尝尝我们美国佬‘铁拳’的滋味!” 在他的指挥下,C连的“斯图亚特”坦克群,如同一把把锋利的剃刀,以其灵活和火力突破泥泞中的日军防御工事。 他们巧妙地利用自身相对较轻的重量和较宽的履带,在被雨水浸泡得如同沼泽般的稻田和土路上灵活机动,不断变换着射击位置。 37毫米火炮喷吐着致命的火焰,穿甲弹和高爆弹交替发射,将日军那些隐藏在树丛后、土坎下、甚至是一些简易碉堡内的机枪火力点一个个精准地敲掉。 车载的多挺勃朗宁机枪则如同死神的镰刀,从不同角度疯狂地扫射着那些试图靠近、投掷手榴弹或进行自杀式攻击的小鬼子们。 日军的九二式重机枪子弹打在“斯图亚特”倾斜的装甲上,只能迸发出一串串无力的火星,根本无法对其造成实质性的伤害。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