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这段免费字数:想看高潮的养一养一起看,这样爽一些.别每天跟着看,这样难受) 当华北战火因楚云飞布下惊天棋局而愈演愈烈之时。 数千里之外的山城,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 一架没有任何标识的C-47运输机,在穿越川蜀地区特有的烟雾雾气后,在山城外的野战机场平稳地降落。 舱门打开,身着国军军官服,但神情仍难以掩藏与复杂的昂山,和他麾下的九名核心指挥员,依次走下舷梯。 山城这座依山而建的城市,层层叠合的吊脚楼与鳞次栉比的政府公署,在薄雾中若隐若现。 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雾气和煤炭燃烧的味道。 迎接昂山一行的,是国民政府委员会侍从一处副主任竺培基中将。 竺培基身着一身笔挺的将官服,脸上挂着官方而热情的笑容。 在其身后,是精神抖擞的军政要员和荷枪实弹的宪兵。 如此高规格的接待,无疑是在向这批“来客”致以山城方面对“中缅友好”的重视。 “昂山将军,一路辛苦。”竺培基上前一步,主动伸出手,一旁的翻译则是几乎同步进行相应的翻译:“竺培基,奉委员长之命,在此恭候多时。” “我谨代表国民政府,对将军及诸位义士,顺应大势,弃暗投明,共同致力于反法西斯事业的义举,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最崇高的敬意!” 说来也是好笑。 双方交流用的居然还是日语。 昂山与他握手,虽然面带微笑,实际上心中却百感交集。 他自己也清楚的知道,从他踏上这片土地开始。 他便不再是那个可以号令万人的“独立军总司令”。 而是一个身份微妙的“学生”与“客人”。 山城方面的态度,从实质上决定了缅甸的命运。 对于他这样的民族主义者而言,其实是最难以接受的事情。 “竺将军客气了。”昂山的声音略显沙哑:“能来到贵国进修,是昂山等人的荣幸。” 没有过多的寒暄,昂山一行人被“护送”上几辆黑色的福特轿车。 车队迅速凯过。 昂山看着窗外的一切,内心震撼无比。 路上各处基本上都张贴了“抗战必胜”、“国家至上”的标语; 穿着各式军装、行色匆匆却精神抖擞的军人; 看到了那些在废墟旁重建家园、表情坚毅的普通民众; 更看到了部署在城市各个制高点上、那个黑洞洞的防空炮口。 顺着昂山的目光,一旁陪同的竺培基小声解释道:“一部分是苏联方面的援助,一部分是美国方面提供的防空炮,目前我山城第十七军械所、以及西北制造总局已经能够制造小口径高射机枪和火炮。” 这座城市,虽然屡遭日寇轰炸,却像一头打不倒的拳击手,充满了不屈的斗志和顽强的生命力。 这种全民抗战的决心与星星之火,让昂山为之震撼。 车队在最终处环境清幽、守备却异常森严的别墅前停下。 这里,就是军事委员会为他们准备的记者招待会。 也是一场隆重但是却比较简单的“入学仪式。” 陆军大学的校址在几个月之前,还在山城。 但考虑到日军轰炸频次等相关因素,现如今已经迁往了成都。 而昂山等人之所以要来一趟山城。 其实本质上也是出于政治方面的考量。 这不。 竺培基地在临时搭建的台前,慷慨陈词陈词:“邀请昂山将军等人加入我陆大研修班的目的,旨在深化中缅军事互信,交流现代战争之经验,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捎带着培养优秀指挥人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