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一周后。 一架印有英国皇家空军标识的运输机,降落在了重庆的珊瑚坝机场。 这还是本年度珊瑚坝机场在脱离丰汛期之后,接待的第一个外宾。 满头银发、神情严肃的韦维尔将军。 带着一支精干的外交团队,走下了飞机。 他此行肩负着日不落弟国的重托,准备与最高领袖,进行一场关乎东南亚未来命运的艰难谈判。 然而,迎接他们的,并不是想象中的盛大场面。 前来接机的,只有外交部的几名工作人员。 “韦维尔将军,欢迎来到山城。”那位次长礼貌而客气地说道,“非常抱歉,我们委员长恰好于昨日,启程前往仰光参与将于本日举行的授勋仪式。” “什么?” 韦维尔当场愣住了。 他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访问仰光?授勋仪式? 他们可是提前打了招呼,明确告知了谈判内容的。 在这个关乎明珠城和整个东南亚命运的关键时刻,最高领袖,竟然“恰好”不在家? 态度颇为明显,这让韦维尔颇为不舒服。 他感受到了常瑞元的轻视,甚至是不屑。 韦维尔甚至就转身直接乘坐专机离开的冲动。 但想到明珠城的重要性。 韦维尔决心先忍上一手,于是乎他开口追问道:“那请问委员长什么时候能回来?” 官员露出了一个满是歉意的微笑:“这个就很难说了。” 韦维尔看着对方那副“真诚”的表情,心里瞬间凉了半截。 他立刻明白了。 这不是巧合。 这是中国人精心安排的一出“避而不见”。 他们根本就没打算和英国人谈判。 或者说,他们认为,现在的英国,已经没有资格和他们坐在一张平等的谈判桌前了。 常瑞元这一手,玩得实在是高明。 他将皮球,巧妙地踢了回去。 你想跟我谈? 可以。 跟我一起来仰光,去我们远征军的总部谈。 先看看我们几十万枕戈待旦、兵锋正盛的大军。 再来想想,你手里还有多少筹码,配和我谈。 韦维尔站在山城潮湿的空气里,只感到一阵哭笑不得的无力和屈辱。 他此行。 本是带着帝国的“恩赐”而来,准备与中国人讨价还价。 却没想到,连委员长的面,都见不上。 这趟山城之行,似乎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场“热脸贴了冷屁股”的尴尬之旅。 —— 华盛顿,白宫,椭圆形办公室。 清晨的阳光透过巨大的防弹玻璃窗,洒在办公桌上。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总统。 正坐着轮椅,安静地看着一份刚刚由五角大楼加急送来的绝密电报。 电报的内容很短,但信息量却极大。 发报人,是美国驻中缅印战区总司令,远东战区参谋长,约瑟夫·史迪威将军。 “寺一寿,已于暹京身亡,其尸身已为中国远征军第二集团军所获。” “日军在整个东南亚之有组织的抵抗,已基本宣告终结。” “他们现已实际控制缅、暹罗全境,并已攻克明珠城。” 罗斯福沉默地看着这份电报,他那双总是闪烁着智慧和狡黠的眼睛里,此刻却流露出一丝难以捉摸的复杂情绪。 胜利的喜悦,是毋庸置疑的。 日军在东南亚的溃败,意味着盟军在整个亚洲战场,取得了决定性的、战略性的转折。 这无疑将大大加快战争的进程,减少美国士兵的牺牲。 但在这份喜悦之下,一种更深层次的忧虑,却如同潜藏在水面下的暗流,悄然涌上他的心头。 他按下了桌上的内部通话器按钮。 “请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来我办公室一趟。” 很快,一身戎装、神情严肃的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将军,便推门而入。 “总统先生。” “乔治,你看看这个。”罗斯福将史迪威的电报,递给了他。 马歇尔接过电报,迅速地浏览了一遍。 作为一名纯粹的职业军人,他的反应比罗斯福要直接得多。 他的脸上,露出了掩饰不住的震惊和赞叹。 “不可思议!”他由衷地说道:“我必须承认,我们所有人都严重低估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以如此小的代价,全歼了日军一个方面军的主力。这种战绩,即使放在欧洲战场,也堪称辉煌!” “是的,辉煌。”罗斯福点了点头,却话锋一转,“但乔治,你难道没有从这份辉煌的战报中,看到一些令人不安的东西吗?” 马歇尔愣了一下,他不太明白总统的意思。 罗斯福转动着轮椅,来到巨大的世界地图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