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冀南,预备第十四师师部。 刚刚抵达前线不久的师长陈泽军,正对着一份刚刚下达的作战协同通知书,愁眉不展。 通知书的内容很简单: “兹令,八路军129师‘东征纵队’,即刻开赴贵师防区,协同作战。具体作战任务,待华北联合指挥部参谋总长方立功将军抵达后,统一进行部署。望贵我两军,精诚合作,共击日寇。 二战区长官司令部;楚溪春。” 八路军? 协同作战? 陈泽军将通知书放在桌上,烦躁地揉了揉太阳穴。 受到自己家族的深刻影响。 陈泽军对共产党和其领导的军队,始终抱着一种根深蒂固的警惕和不信任。 虽然在楚云飞的强势整合下,华北地区的国共磨擦已经基本平息。 双方在情报共享、物资支援等方面,也有了一些合作。 但这种合作,在陈泽军看来始终保持着一种微妙的距离。 现在,要让他和一支整建制的八路军主力纵队。 在同一个战场上,并肩作战,甚至要接受统一指挥,协调作战? 陈泽军的心里一百个不愿意。 “师座。” 一旁,他的心腹团长,江晋鹏,凑了上来,眼中闪烁着精明的光芒。 “这或许是个机会。” “机会?”陈泽军不解地看着他。 江晋鹏压低了声音,说出了一个阴狠的建议:“师座,您想。” “八路军,始终是委员长的心腹大患。” “这次,他们自己送上门来,我们何不顺水推舟?” “等到作战部署下来,我们可以名正言顺地,将他们安排在最危险、最艰难的主攻方向上。” “让他们去啃最硬的骨头,去消耗他们的有生力量。” “如此一来,既能完成作战任务,又能借日本人的刀,削弱他们的实力。” “岂不是一举两得?” 江晋鹏的这番话,让陈泽军的心,微微一动。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提议。 委员长就是这么对待地方军,用同样的方式方法消耗地方军兵力的。 只不过,历史上自武汉会战之后,中央军的总兵力因为此前会战伤亡过多,且国民政府财政崩溃等缘故,中央军的兵力反而不是地方军对手,这也就导致常瑞元始终没有机会和能力。 现在确实有这么个好机会。 既能不得罪一心促成合作的楚云飞,又能暗中达成山城方面此前一直以来“削共、溶共”的目的。 然而,还未等他细想如何合情合理的达成自己的想法。 另一名团长,韩云翔,却站了出来,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韩云翔并非CC系出身,而是黄埔本校毕业的青年将领。 深受楚云飞军事思想的影响,对所谓的“党派之争”,颇为不屑。 “师座,卑职以为,江团长的看法,有失偏颇。” 他的声音,清朗而坚定:“卑职以为,既然委员长和统帅部,已经同意给予八路军正式的番号,甚至开放了武器、弹药的补充限制。这说明,在楚总顾问的影响下,我们高层的对其政策,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 “至少,在华北地区,‘限共、溶共’那一套,已经过时了。” “我们现在唯一的敌人,就是日本人!” “任何挑起内部矛盾,消耗抗日力量的行为,都是对国家和民族的犯罪!” 他看了一眼江晋鹏,继续说道:“诚然,胡长官的主力部队,至今仍大量部署在西北,防范延安。 但这,是全国战略层面的博弈,与我们华北战区的具体作战,并无直接关系。” “我们作为一线指挥官,应该考虑的,不是如何算计友军,而是如何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打赢眼前的这场仗!” 韩云翔的一番话,说得是掷地有声,大义凛然。 让陈泽军的脸,一阵红,一阵白。 他知道,韩云翔说的,是对的。 但他内心深处,那根深蒂固的党派偏见,却让他感到无比的纠结和苦恼。 “我说老韩,你这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韩云翔寸步不让:“大敌当前,老搞这些消耗自身国防力量的小心思有什么意义?” 见手下的两个主力团团长有针锋相对的趋势。 “好了!都别吵了!” 陈泽军猛地一拍桌子,站了起来。 “党国大义,我陈泽军,还是分得清的!” 他看着眼前的两位部下,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说道:“我不管他们是八路军,还是中央军,到了我的防区,上了我的战场,就是友军,就是袍泽!”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