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第二天,整个山坳就彻底“活”了过来。 号子声、伐木声、锤子敲打石头的叮当声,响成一片,惊得林子里的鸟儿飞起一大片。 青壮年上山伐木,把一根根碗口粗的落叶松拖下山,汗水浸透了棉袄,在寒风里蒸腾出白色的热气。 老人和妇女也没闲着,在河滩上捡石头,推着独轮车一趟趟往山坳里运。 最大的难题,是把那些沉甸甸的原木立起来。 “一、二、三……起!” 十几个汉子憋红了脸,青筋暴起,脚下踩着湿滑的泥土,那根两人合抱粗的主桩却只是晃了晃,纹丝不动。 “不行啊!根本就使不上劲!” “这玩意儿太沉了,得有吊车才行!” “吊车?县里都未必有几台,上哪儿弄去。” 众人泄了气,靠在木头上呼呼喘气。 就在这时,林东拿着一根木棍走了过来,在泥地上画了个简单的图。 “王老五叔,您是咱村最好的木匠,您看这个法子行不?” 众人凑过去一看,只见地上画着几根木头,用绳子绑着,像个巨大的人字型支架。 “这是……天车?” 王老五端详了半天,吐了口唾沫, “不对,这是土法子的‘省力杠’!嘿,你小子,这招从哪儿学来的?” “以前看闲书看到的,不知道管不管用。”林东谦虚道。 “管用!肯定管用!”王老五一拍大腿,来了精神, “都别歇着了!按东子画的,弄几个小木头,再把咱队里最结实的几根麻绳拿来!我来给你们分派活儿!” 没过多久,一个简易而巧妙的三角起重架就搭好了。 在王老五的指挥和林东的微调下,汉子们分成几组,一组拉主绳,一组拉辅绳控制方向。 “都听我口令!悠着劲儿来!” “起——!”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