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小半天下来,几个人的背篓里,已经装了好几种带着泥土的“宝贝疙瘩”。 有的还带着一串串饱满的种子,被林东单独用油纸包好,揣进怀里,那小心劲儿,比揣着金元宝还紧张。 这已经是他们进山的第五天了。 消息传回靠山屯,整个村子都跟烧开了锅似的。 “东子哥!俺家后山那片,以前见过一片黄精!” “村长!我婆娘说她小时候在乱石岗见过野生的柴胡!” 男女老少,但凡有点印象的,都往林东那儿报。 林东拍板:“找到的,按成色算工分!不愿意要工分的,拿粮食换!” 这话一出,得了!靠山屯顿时热闹起来。 大人背着背篓,小孩提着篮子, 就连腿脚不便的老人,也拄着拐杖在自家菜园子边上、老屋墙角下踅摸,看有没有以前漏网的“野货”。 几天下来,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还真让他们凑了不少。 有的是连根带土的母本,有的是一把把晒干的种子。 春雨,淅淅沥沥地下了几场。 泥土被浇得松软,空气里都是清新的土腥味儿。 林东带着几十号人,站在新垦出来的药田边上。 田垄整整齐齐,像待检阅的士兵。 “都听好了!”林东嗓门不大,但特有劲儿, “这些,是咱们靠山屯的金元宝!种下去,就得好好打理!” 没人说话,大伙儿的眼神都亮晶晶的。 他们弯下腰,把那些承载着全村希望的种子,一点点,小心翼翼地埋进土里。 每天天不亮,就有人影儿在田边晃悠。 “长了没?” “有动静没?” 林东更是恨不得直接睡在地头。 他蹲在田埂上,捻起一撮土,感受着湿度,又抬头看看天色,嘴里念念有词,像个神神叨叨的老农。 日子像指尖的沙,悄悄地溜走。 终于,在一个雾气蒙蒙的清晨—— “哎!哎呀!快来看!出……出苗啦!” 一声带着颤音的呼喊,像在平静的湖面扔了块巨石。 “呼啦——” 整个靠山屯都热闹起来了! 人们从各家各户涌出来,睡眼惺忪的、嘴里还叼着半截窝窝头的、光着膀子的……全都朝着药田奔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