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整个靠山屯,就剩下一群不服输的人,和一身还不完的债。 林东没退。 他哑着嗓子说:“主任,我们是倒了,可根还在。我们靠山屯的人,就是我们的担保。” “我们去年能从穷山沟里刨出个金疙瘩,今年就能从烂泥地里,再给它扶起来!” “我们不借钱,我们是借一口气,一口能让我们缓过来,重新站起来的气!” 他把村集体现存的所有能算得上是“资产”的东西,连同那些侥幸活下来的几十头猪,几百只鸡,都押了上去。 那不是贷款,那是拿全村人的未来在赌。 信用社的人,看着这个眼睛里布满血丝、像是几天几夜没合过眼的年轻人,沉默了。 靠山屯的信誉,林东这个名字在县里的分量,在这一刻,成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最终,一笔低息贷款,批给了靠山屯。 经过一番抢修,电话线好不容易抢通了。 林东挨个给黄建发、孙掌柜,还有南边那几个大老板拨了过去。 他没哭穷,也没伸手要。就是把村里现在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了。 谁家房子塌了,谁家地被淹了,谁家孩子上学没鞋穿了。 话讲得平平淡淡,像在说别人家的事。 但电话那头的人,都听出了话里那股子被压着的哽咽。 没过几天,一封封电报,一张张汇款单,像雪片一样从全国各地飞了过来。 黄建发最直接,电报上就几个字:“顶住。货款已汇。另附三万,算我入股。” 沪市的孙掌柜,不仅提前付了预购山货的钱,还联系了一批旧的加工设备,说想办法用火车给运过来。 一笔笔钱,带着情义的重量,汇进了靠山屯那个干瘪的账户里。 林东坐在灯下,拨着算盘珠子,一笔一笔地记账。 算盘珠子“哗啦啦”地响,他没觉得松了口气。 反而只觉得,肩膀上那座无形的大山,又往上垒高了几层。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