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76年啊,我感觉到时候会更便宜,毕竟那时候“永远50年”的可控核聚变应该都搞定了,去月球肯定会更便宜,而且最重要的是咱们是老中,不是一座孤独的夜之城。】 【哎,说得好,我开始期待路云会在这次国际宇航大会上讲什么了!】 【我到时候肯定会准时看直播的!】 【我上班摸鱼看……】 这次国际宇航大会上路云就不率先登场了,毕竟这次获得“世界航天奖”的是天问一号团队。 他们拿到奖之后公布了一下天问一号的最新情况。 “目前天问一号环绕器已在轨运行780多天,‘哪吒号’火星车累计行驶1921米,‘风火轮号’火星车累计行驶1308米,完成既定科学探测任务,获取原始科学探测数据3180GB!” “科学研究团队通过对我国自主获取的一手科学数据的研究,获得了丰富的科学成果,揭示了火星风沙与水活动对地质演化和环境变化的影响,为火星乌托邦平原曾经存在海洋的猜想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丰富了人类对火星地质演化和环境变化的科学认知。” “天问一号环绕器继续在遥感使命轨道开展科学探测,持续积累一手科学数据……” 说完了火星的事,就说月球的事,不过不是载人登月,而是之前的嫦娥五号无人采样返回任务出成果了。 嫦娥五号月球样品是向全社会开放申请的,而核工业地质研究院就是首批获得月球样品的13家研究机构之一。 它先后有3个课题获得批准,分别是“嫦娥五号月球样品聚变核能核素研究”、“嫦娥五号月球样品铀核能核素及同位素研究”以及“月球核能元素铀系核素研究及意义”。 3个课题的目标是开展自主月球裂变、聚变资源基础地质研究,为月球演化和月球资源评价提供重要基础数据。 在对第一批获得的月壤粉末样品进行矿物学研究的过程中,核地研院科研团队发现了新矿物的线索。 当时它是一个10微米左右的颗粒,和辉石交互共生在一起,无论实验手段还是后期的数据处理都没有办法把辉石剔除干净,因此一直没有获得理想的结构数据。 申请到第二个月壤样品后,科研团队统计了样品靶上14万个颗粒,找到了一些新矿物的踪迹,但有希望测到单晶结构的只有一颗,而这一颗还裂成了三小块。 最终团队使用聚焦离子束电镜切出了一颗10*7*4微米的纯的单晶颗粒,也就是普通人头发丝平均直径十分之一不到的大小! 科研人员随后将颗粒转移到单晶衍射仪上收集衍射数据,最后解译出新矿物的晶体结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