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1章:请愿、刀光与车厢的誓言-《北平烽火淬青春:钢铁誓言》


    第(1/3)页

    六月二十七日,周二清晨。

    期末考的紧张气息已弥漫整个温泉中学,距离考试仅剩最后几天。

    林怀安(郝楠仁)刚结束晨练,正按照 “终极冲刺计划” 在教室进行晨读,整个人处于一种紧绷而高效的“战时状态”。

    就在这时,一个身影出现在教室门口,是高三的学生会干事陆红喆。

    他身材高大,目光炯炯,是学校里有名的学生会积极分子。

    他径直走到林怀安面前,语气急切而诚恳:

    “怀安学弟!打扰了。

    长话短说,我们高三‘自治会’刚结束毕业考,组织了一个 ‘北上劳军请愿团’ ,准备今早出发,坐火车去张家口,慰问二十九军将士!

    宋明轩(宋哲元)军长麾下的弟兄们,在长城抗战中打得英勇!

    我们想去表达后方学子的敬意,也亲眼看一看咱们中国的抗日防线!”

    林怀安心头一震!

    二十九军!

    大刀队!

    宋哲元!

    这些名字对他而言,早已不是报纸上的铅字,而是与三叔林崇岳的牺牲、《塘沽协定》的屈辱紧密相连的、带着血与火的符号。

    一股热流瞬间涌上心头。

    陆红喆压低声音,继续说道:

    “我听说过你的事,知道你是有血性、有见识的人。

    这次行动,需要低年级的同学参与,壮大声势,也让更多人受到教育。

    就三天!

    我们已经联系好了,行程紧凑,周四晚上一定能赶回来,绝不耽误期末考!

    怎么样,敢不敢跟我们去一趟?”

    诱惑与理智瞬间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理智(郝楠仁)在尖叫:

    “不行!

    绝对不行!

    期末近在眼前,这是最关键的时刻!

    ‘心流’状态刚入门,复习计划刚上正轨!

    三天!

    整整七十二小时!

    足以让之前所有的积累前功尽弃!

    舟车劳顿,精力分散,回来还能有多少状态?

    太冒险了!”

    情感(林怀安)在燃烧:

    “二十九军!前线!

    那是三叔战斗过的地方!

    是《塘沽协定》后中国军人依然在坚守的阵地!

    去看一看,去感受一下,比读一万本书都更真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国难当头,岂能只埋头于圣贤书?”

    他看着陆红喆热切的眼神,想起《塘沽协定》后校园的死寂,想起自己立下的“誓雪国耻”的血书……

    “计划固然重要,但有些经历,错过就是一辈子。”

    “我去!”

    林怀安几乎是咬着牙,从喉咙里挤出这两个字。

    他做出了一个极其冲动、甚至看似违背“理性”的决定。

    他迅速收拾了简单的行李——几块干粮、笔记本、钢笔,以及那本时刻提醒他的“错题本”,给同寝室的谢安平留了张字条,便跟着陆红喆匆匆离开了学校。

    【警告!宿主做出**险决策:在期末冲刺关键期离校参与社会活动!】

    【“终极冲刺计划”强制中断!复习的连续性遭受重大挑战!】

    【风险评估:考试成绩存在显著下滑可能。

    收益评估:未知(可能获得独特经历与精神激励)。】

    一行人赶到西直门火车站。

    这座古老的站台人头攒动,蒸汽机车喷吐着浓烟。

    他们乘坐的是条件简陋的三等车厢,木制硬座,拥挤不堪,空气中混杂着汗味、烟草味和煤烟味。

    列车哐当哐当地启动,缓缓驶出北平,将城市的喧嚣抛在身后。

    车窗外的景色,从繁华的市街变为一望无际的华北平原,又逐渐过渡到起伏的燕山山脉。

    铁路线沿着詹天佑设计的著名“人”字形线路蜿蜒爬升,工程的伟大与山河的壮丽交织在一起。

    同学们起初还兴奋地交谈,但随着列车深入山区,车厢内渐渐安静下来,一种庄严肃穆的气氛弥漫开来。

    每个人都在思考此行的意义。

    林怀安望着窗外掠过的长城遗迹,在夕阳下如同一条沉默的巨龙。

    他心中百感交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