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果然和来招娣猜测的一样,大队长对这两天请假的都批了,只提了一个要求: 在即将到来的夏收,必须全力以赴!能拿满工分的尽量拿满工分!拿不到满工分的,争取别掉队! 前去请假的自然都是满口答应—— “好的好的!” “大队长我肯定听你的!” “放心吧大队长,农忙我肯定好好干!” 总之先把假条批出来再说。 倒是谢姎去请假时,大队长什么都没说,爽快地应允了,反过来还追着问她: “一天够不够?要不要给你批两天?等动员大会一开,你想请也没时间了。” 谢姎:“……” 其他知青:“……” 瞧这差别待遇! 拿着假条回去的路上,杨青青冲谢姎翻的白眼都快和老天肩并肩了。 谢姎懒得理她,回到知青所,开始收拾明天去邮局要寄的东西。 她不确定姑姑这段时间有没有给她写信,所以把写好的信纸装入信封后,并没封死,还多带了几页空白信纸,打算明天到了邮局,看情况再说。 要是姑姑来信了,信里问了她一些情况,也能在现场补写点内容再寄出去。 除了信,当然还要寄包裹。 她往缝好的麻布包里依次装入三条烟熏五花肉、一串九根腊肠、两条咸鱼干。 鱼是付蓉蓉送来的,说是她两个哥哥去外婆家的莲湖大队帮忙挖水库,挖了整整三天,参与的劳动力每人都分到了五斤鱼,付家等于得了十斤鱼,念着谢姎的恩情,特地给她送了三斤过来。 这鱼是本地最多的“红尾巴”,肉厚、味美,但细小的刺特别多,所以适合腌制后晒成鱼干吃。 谢姎听付蓉蓉说了怎么做以后,就用盐、八角、花椒抹遍鱼身,腌上一天一夜后,挂在通风处阴干。 那几天她还在给宋书鹤祖孙做石屋的门窗和桌椅之类的简单家具,正好晾在石屋的后屋檐下,太阳晒不到,但山风吹得到,没几天就阴干了。 宋书鹤祖孙“乔迁新居”那天,她也给自己蒸了一条,山里挖的野生姜块切成细丝,铺在鱼干上清蒸,吃起来咸香开胃,特别下饭。 这次给姑姑也寄两条尝尝。 …… “谢姎?月湾大队的插队知青?” 邮局人员接过谢姎递过去称重的包裹,看到落款,抬头打量了她一眼,询问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