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宋铭钰拧着小眉头犹豫半晌,最终只得无奈地收下来。 “谢姐姐,你接下来打算干啥?我帮你。” 虽然他年纪不大、个头不高,但他也是个小男子汉,能帮大人干很多活! “行!你一起来!咱们早点把废墟清理干净,早点用上清澈甘甜的井水!到时候老宋就不用跑老远去挑水了。” “好!” 两人扛着农具,上山顶清理寺庙废墟去了。 完全不知道整个大队因为亩产千斤的晚稻收成沸腾了! “谢知青负责的那块试验田,收成破了千斤亩产?真的假的?” “大队长和书记亲自复核了好几遍,还能有假?” “我老早就说小谢同志是个干实事的!自从她来了咱们大队,咱们跟着享了多少好事啊!” “嘘!别往外说!大队长说了,这事儿就咱们大队的人知道就行,那一千多斤谷子全部留下来做明年的稻种。” 可还是迟了! 不知谁家媳妇,农忙结束回娘家,一不留神说漏了嘴,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得整个公社都沸沸扬扬。 这不,公社领导亲自来月湾大队核实了。 核实结果自然是真有其事。 达成“亩产千斤”的原因他们也听大队长详细解说了。 当年伴月山发生火灾、山腰以上被大火焚得一干二净、剩下一地焦黑的故事方圆百里多多少少都有听说。 万万没想到正是这焦黑的土壤,成就了月湾大队今年的千斤亩产。 可让其他大队照搬照抄,这显然不现实! 首先,他们得弄一座烧了也不心疼的荒山; 其次,这荒山得被大火烧上数天数夜; 最后,烧得焦黑的草木灰会还得在风吹日晒下放置数十年,与土壤融为一体。 哪怕前两项克服万难能做到,最后一项短时间也无论如何完不成啊! 谁等得起数十年啊! 于是,这些领导们果断放弃了照搬高产晚稻的生长环境,转而对亩产千斤的稻种动心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