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从绝望中缓过神来的孔子,鲁国是回不去了,宋国的宋公去年就拒绝了他,宋国是呆不下去了。只得决定:带着学生离开宋国去郑国。 去年去过郑国,但并没有去拜见郑公,没有递交晋见的文书。所以!这次他去郑国,准备递交晋见文书,正式拜见。 虽然!他有种预感:郑公可能也不会重用他或者是怎么怎么地。但是!他觉得有这个必要。不管郑公的态度如何,只要有这个机会,他就可以给郑公和他的臣子们上一堂课,传播自己的学说思想。 孔子一行走走停停,不日到达郑国都城。 自从回鲁国的愿望绝望后,孔子就改变了态度,真正地办起了“流动大学”。每天早早地起床,带领学生念书。或者!教导学生弹唱或者是其他。吃过早饭,才收拾收拾走人。 大多时候,都是借宿或者是露宿,很少住客栈的。这么多人,住客栈是很费钱的。好在这个乱世中,到处都可以找到荒废的空房子。 每天下午,孔子一行人都会早早地找个地方歇下来,免得错过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 找到落脚的地方,孔子写了晋见文书,请求晋见郑公。 本来他想让子路去递交晋见文书,可想想还是决定自己亲自去。 颜回身材消瘦,又是一副老实人形象,一般人看见他都不会把他当回事。而子路的形象又过于霸道,也不适合搞外交。 子贡是最适合的人选,可子贡去做生意了,还没有赶过来。而闵子骞跟随回宋国后就回家探亲,也不在身边。两个合适的人选都不在,他只能亲自去了。 其他人无论是长相还是才学,都是可以去的。可孔子觉得:这些学生的名气不响亮。 名气不响亮也不行,要是郑宫守护问你是谁,你说你是谁人家不知道,也一样不理你的。 孔子早期的学生大多出名了,在大周天下是很有名气的。所以!他特别注意到了这一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