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篇文章的气魄同样雄浑浩荡,但相较于阐述天地至理的《道德经》,应该会容易一些。 卢璘凝神静气,再次举起了手中的树枝。 这一次,他将目标从一个“道”字,换成了“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第一个字,“壬”。 写得还算顺利,只是略微感觉有些吃力。 第二个字,“戌”。 同样没有遇到太大的阻碍。 卢璘心中一喜,看来自己的猜测是对的。 可当他提气运笔,准备一鼓作气写下第三个字“之”的时候,异变陡生。 一股比刚才强大数倍的阻力凭空出现,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大手,死死攥住了他握着树枝的手腕。 那个“之”字,明明就在他的脑海里,就在他的笔尖前,却仿佛隔着一道无法逾越的天堑。 他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小脸憋得通红,手臂上的青筋都微微凸起。 手中的树枝却纹丝不动。 怎么都写不出来。 “咔嚓。” 一声脆响,那根被他灌注了全身力气的树枝,竟从中间应声折断。 卢璘松开手,半截树枝掉落在泥地上。 他死死地盯着地上那两个歪歪扭扭的字,眉头紧皱。 连《赤壁赋》都不行吗? 难道是自己想错了? 这个世界的超凡之力,跟自己脑海中的那些诗词歌赋,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还是是自己的方法不对,还是说赤壁赋的等级也太高了? 他再次在脑海中飞速筛选。 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杂剧,无数璀璨的篇章在脑海里流淌。 如果说《道德经》和《赤壁赋》是日月,那自己就先从萤火开始。 他需要一首足够简单,又足够有力量的诗。 有了。 一首诗从记忆的角落里跳了出来。 这首诗论辞藻,论意境,都远远比不上那些千古名篇,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直白粗浅。 但它却最适合眼下的自己。 卢璘重新捡起一根树枝,在另一片平整的泥地上蹲下。 这一次,他没有急着动笔,而是闭上眼睛,在心中反复默念那首诗。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