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一家人七手八脚,将那些沉甸甸的米袋、油坛、肉和布料,一件件搬进了昏暗的堂屋。 东西堆在地上,像一座小山。 搬完了东西,屋里一下就静了下来。 没人说话,大家伙的目光全都放在堆成小山的东西上。 尽管目光都在一处,但却心思各异。 那五大袋白花花的粳米,那两大坛清亮亮的食油,那一大扇肥瘦相间的猪肉,都是一家人嚼用,没什么好争的。 唯独那匹在昏暗光线下,依旧流淌着水一般光泽的湖州丝绸,只有一匹。 大伯的眼睛在上面瞟了一下,不动声色地给大伯母递了个眼色。 大伯母立刻心领神会。 她清了清嗓子,脸上挤出笑容,凑到祖母身边。 “娘,您瞧,这下可好了。” “等过几日,咱们家老大要去县里游学,正愁没有一身像样的衣裳。” “书上说人靠衣装,他穿着这身去,指不定就能得哪位同窗的恩师高看一眼,往后这县试,不就多了几分把握?” “而且有了璘儿带回来的这些公中嚼用,老大也能更安心地读书了。” 一句公中嚼用,就想把所有赏赐的归属权,轻飘飘地定下来。 三婶的脸色瞬间就变了。 她哪里听不出大房这是盯上了最值钱的那匹丝绸。 之前二嫂可是亲口答应了,得了好处会有她一份,这要是让大房把丝绸拿走,自己岂不是半根毛都捞不到。 三婶一下就急了,立马接上了大伯母的话: “大嫂这话说的,县试靠的是肚子里的墨水,什么时候变成靠衣裳了?” “要是穿身好衣服就能考中,那咱们砸锅卖铁,也给大哥置办一身绫罗绸缎啊。” 大伯母的脸瞬间就拉了下来。 “三弟妹,你懂什么!” “这叫体面!我们卢家就出了大哥这一个读书人,他出去,代表的就是我们卢家的脸面!” “你三房也没个读书人,懂什么!” “我再不懂,也知道读书人要有风骨,不是靠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眼看着两人就要吵起来,卢老爷脸上的皱纹拧成了一个疙瘩。 这赏赐,毕竟是因为二房的璘儿才有的。 而且看柳家这架势,璘儿往后的前途不差。 现在就为了这点东西闹得鸡飞狗跳,实在是不像话。 他目光一转,落在了从始至终都沉默不语的卢厚和李氏身上。 “老二,老二家的,你们说呢?” 赏赐是儿子挣回来的,但毕竟没有分家,李氏也没打算争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