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一个小小的童试也能扯上大夏文道。 难怪这清河县,惯会弄虚作假,一个个滥竽充数的神童,就是被这种虚浮的风气给捧出来的。 魏长青的目光越过那位还在口若悬河的县太爷,落在了人群中一个不起眼的考生身上。 那考生同样年轻,却在一众或紧张或亢奋的学子中,显得格外沉静,渊渟岳峙。 这就是崔皓? 虽然放在人群中不起眼,但确实有一番气度。 魏长青的眼神微微一凝。 自己倒要看看博陵崔家,当世大儒亲手教导出来的子弟,究竟有几分真才实学。 县太爷的场面话说完,考院的大门缓缓打开。 就在这时,又有几名考生姗姗来迟。 几人的出现,立刻引来周围人的一阵低声议论。 “快看,是王景,县学教谕的公子。” “还有李茂,听说他学问了得,这次的案首,八成就要从他们几人中出了。” 魏长青听着这些议论,目光在那几人身上一扫而过,没有太大的波动。 虽然卖相看上去比崔皓强了不止一筹,但气度还是差了不少。 这时,放好了被褥毯子的卢璘提着考篮,随着人流,走进了考院。 高高的院墙内,气氛一下就安静了下来。 考场内,一排排独立的号舍整齐排列。 手持水火棍的衙役在狭长的通道间来回巡视,脚步声轻微却极具压迫感。 考场的最前方,搭着一座高台,主考官正襟危坐,神情严肃。 卢璘按照号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恰好就在第一排,正对着主考官的高台,一举一动,都在对方的眼皮子底下。 他不紧不慢地将考篮放下,开始布置自己的桌面。 高台上的主考官一眼就注意到了过于年轻的卢璘,眉头不自觉地皱了一下。 拿起桌上的名册,翻到卢璘那一页,这才了然。 “十二岁,柳家书童?” 主考官眼中的那一丝诧异,随即暗自摇头。 早就听说柳家少爷不通文墨,看来柳阁老的文名要断在这一代了。 卢璘对主考官的打量毫无所觉,依旧专注地布置着自己的东西。 他放好考篮,取出笔墨纸砚,动作沉稳,有条不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