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七十八章 强渡辽河-《大明1624》


    第(1/3)页

    “朕的确有了个想法。”朱由校点头说道。

    “皇上说来听听。”小小好奇地问道。

    “朕这次准备将呢绒做成军装,先在军队里推广。朕要改变帝国以往的审美观点,推行新式军装,从军队逐步推广到民间。”朱由校想了想说道。

    “为什么要从军队开始?”小小问道。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新式的服装在民间的接受度肯定会很低,人们不一定愿意穿,但在军队里,朕命令他们穿,他们都必须得穿,朕将来会保留一百五十万左右的正规军队,你想想一百五十万人都穿着新式服装,几年之后,可能十几年之后,帝国所有人都会接受这种新式的服装。”朱由校解释道。

    “呢绒军装?那棉甲怎么办?”小小问道。

    “朕准备将军装应该分成两类,一类是日常穿的,一类战时穿的,日常穿的军装一定要庄严、威猛,帅气,有气质,这样才能吸引帝国的年轻人加入到军队中来,而战时穿的军装讲究便是实用。”朱由校继续解释道。

    “可是这样会增加军费的开支。”小小提醒道。

    “服装并不会增加太多的开支,开支最大是军队中消耗品,例如与后金的这一战需要花费数百万两银元,这就是为何这一战如果不能取胜,朕将在数年之内无法再发动如此大规模的战争的原因。而且蒙古一旦稳定下来,实际上每年能节省不少的军费开支,朕也有能力全力投入到海上的扩张。”朱由校说道。

    “我明白了,凤求凰这边会全力配合皇上的动作的。”小小点头说道。

    ……

    十月初六,熊廷弼的大军抵达了辽河西岸。

    “这几日河面有没有封冻的可能?”熊廷弼问道。

    “末将问过了,月底极有可能会封冻,人能过,但是火炮过不了,如果天气再冷下去,士兵冻伤的人数会急剧增加。”卢象升说道。

    “看来不能等河面封冻了,必须速战速决。”熊廷弼说道。

    “可惜山东海军过不来,否则的话,此战有海军帮助,渡河的难度会降低许多。”卢象升说道。

    “我们的重炮能不能轰到对面建虏?”熊廷弼举着望远镜看着河对岸的建虏大营问道。

    “最新的大炮勉强能轰击到靠我们最近的敌军大营。”卢象升回答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