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刚到了辰时(7点),青袖就过来了:“老夫人打发奴婢过来问,大小姐可是准备好了?” “这就可以走了。”虞幼窈带着夏桃与春晓一道去了安寿堂。 虞老夫人一身灰蓝,梳了圆髻,身上连首饰也没戴几件,也是寡淡:“抄写的经文可都带齐全了?” 见虞幼窈点头,虞老夫人这才与孙女儿一道出了门。 长辈出行,家里头少不得是要相送的。 这会,姚氏已经在垂花门前等着,杨淑婉不见人。 见老夫人过来了,姚氏连忙上前请安:“媳妇抄了些佛经,便是有劳母亲一起供奉到佛祖面前。” 说完了,便将装了佛经的黑檀木盒递过去。 柳嬷嬷笑眯眯地接过,虞老夫人点头:“你有心了。” 姚氏面露笑容:“母亲到了外头,可要紧着身子。” 几人正在说话,就见李嬷嬷也抱了一个黑檀木盒匆匆过来,向虞老夫人行礼:“今儿是米铺施粥最后一天,也是最紧要的一天,大夫人一早就去了宝兴米铺操持,是要将这善事儿做齐全了,也能善始善终,所以便没能过来送老夫人,老夫人莫怪。” 虞老夫人面色淡淡地,也没说话。 家里办粥棚的事,窈窈安排好了后,就跟她说了一道,本是做善事,虞老夫人就多关心了一些,哪有什么不清楚的。 杨氏头前是不乐意,可四月初六在外头露了一回脸,便是蹦哒得飞起,天天正事不做,尽往米铺里跑。 大房搭了粥棚,二房不落人后,也办了粥棚。 怎的姚氏不像她这样多大点事,就上窜下跳了去?可见是自个治家不行,让窈窈压了气焰,是寻了机会就想显摆了出去,让人瞧了。 真正是没眼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