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0章:夜皎皎兮既明-《表哥万福》


    第(2/3)页

    前年四月,何姨娘顺顺当当地产下了一子。

    时隔九年,虞宗正再得一子,虽然只是一个庶子,却也十分重视,将一早就挑好的名字送去了族里,请族里德高望重的族老,帮忙挑个合适的名字。

    族老也知道,虞府大房子嗣单薄,便是一个庶子,也确实该重视,最后圈了一个“明”字,还写了一段话:“夜皎皎兮既明!”

    点出了,“明”之一字的由来。

    虞老夫人看了之后,悠悠一叹:“是天光既明,亦是明哲而保身。”

    虞府顶着“忠烈公”的忠烈之名,瞧着体面,老大和老二在朝堂里,便也因“忠烈”二字,连政敌也要退让三分。

    世族后辈子孙,都是要承祖宗之德,效祖宗之遗风。

    有一个“弑君”的老祖宗,旁人也担心,这流了同样血脉的后代子孙,要是疯球起来,也不知道会干出什么事?

    这么多年来,老二和老大在朝中也算顺风顺水。

    自古忠义节烈两难全,这“弑君”之名,除了保全了虞世族的忠义之名,给虞世族留了一个好名声,还剩什么呢?

    莲心苦不苦,只有自己吃了苦才知道。

    高祖皇帝欣赏忠烈公,忠义节烈,可大部分原因,还是因“忠烈公”在前朝为相时,惠泽天下万民,极得民心。

    恩封忠烈公是为了笼络人心,也是为了安抚天下文人学子。

    高祖后来对虞氏族多有恩封重用,也留下了遗诏,望子孙后代善待虞氏一族。

    但是“弑君”能是个什么好?

    碰到大度的皇帝,虞氏族尚能在朝中有一席之位。

    碰着了心怀芥帝的皇帝,不打压已经不错了。

    这么多年来,虞氏族还是代代衰落,从前北虞南叶的文豪世家,已经落魄了。

    便是本朝皇帝,原先肯重用老二,也是虞氏根基浅薄,需要依附皇上,又写了《海图策》这等传世典籍,丰盈空虚的国库。

    尔今,皇上有心重用虞氏,不光老二升了户部尚书,老大也调任了吏部侍郞,虞善德馆选进了翰林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