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户部侍郎-《南唐节度使》


    第(2/3)页

    “苏卿,你的这份平策论上,关于农业改革的地方写的很好,我打算让你担任户部尚书,主持农田方面的改革,你可愿意?”

    “君上,这份平策论不是我写的。”苏轻哲急忙开口。

    “那是谁?”陆原奇道。

    “是韩熙载所写。”

    陆原皱了皱眉,开口道:“没有别的事的话,你就下去忙你的吧。”

    他已经知道韩熙载呈上这篇竹简的用意。

    苏轻哲行了一礼,退出书房。

    陆原目光再次回到竹简,平策论是一篇提高生产力、增强国力的策论。

    主要观点有七条:

    其一,统一税收,废除各种不合理的苛捐杂税和口税,减轻农民负担。

    其二,为国捐躯者,家属有孩子的,领抚恤钱十五年。

    前面两点都和陆原不谋而合,特别是第二点,考虑的更周到。

    陆原本打算终生发放抚须钱,但这样未必是好事,很可能养出寄生虫来。

    而十五年抚恤钱更加合适,若是家中有孩子的,足够孩子长大自食其力。

    没有孩子只有老人的,也足够老人安养天年。

    其三,田税按田好坏定租税,由收钱改为缴纳谷物,以防农民以谷换钱时遭受商人盘剥。

    其四,奖励垦荒,一丁垦田十亩,赐钱四贯,无论桑田,农田,都免税五年。

    其五,废除过于残忍的刑法。

    其六,废除无名额的僧尼寺院和道观。

    其七,君王需带头提倡节俭,禁止各地向皇宫进奉美食及地方土特产品。

    从这七条,可以看出韩熙载在为政上颇有才能,再考虑他进献金陵的功劳,陆原沉吟许久,终于拿定主意——将此人留在身边。

    ……

    两天后,韩熙载在自己的府宅中受到朝廷的任命书。

    他被任命为户部侍郎,成为非徽安府官员体系中的第一位侍郎。

    在杭州待的这段时间里,韩熙载对吴国官场已有所了解,目前吴国官场情况可以说十分微妙。

    若说没有党派吧,那些徽安府过来的官员,相互间会有一种特殊的亲密感,这是其他官员比不上的。

    若说有党派,这些官员对其他官员也不会过于排斥,就比如苏轻哲对他就非常友好。

    韩熙载最清楚党争对国家内部的破坏。

    唐国就是因为党争而让国家实力衰退,最终导致濒临灭亡的局面。

    吴国是个新建立的国家,党争的问题暂时还比较遥远,但为了做到防微杜渐,最好能减弱那些出身徽安府的官员势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