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千古难题-《大明从慎重开始》
            
            
            
                
    第(2/3)页
    “父亲知道他?”
    “他是太子殿下。”
    “……”杨慎。
    ……
    两句词,捧红了良乡藏书馆。
    京城和周围州县的老儒生也来瞻仰这块石碑。
    “只要把后几句接上来,就能名垂千古。”
    严成锦发现,良乡这巴掌大的地方,到哪儿都能看见儒裳纶巾的读书人,比良乡百姓还多。
    “读完书便回去睡觉,也是无趣。”
    “是啊,江南好,江上烟波,夜里正是画舫热闹的时候,咱们进京太早了。”
    街上走几个书生。
    可惜,摩天水车不能开,每日少赚近百两银子。
    一个月就是三千两,一座豪华的宅邸。
    这些书生大多家财雄厚,良乡没地方银子,他们反倒觉得无趣。
    大明是个有想法就能赚银子的时代,热水囊一出来,许多士绅把汤婆子丢了,抢购热水囊。
    秋粮征收在即,张贤对着严成锦道:“大人,秋粮可否缓一缓,下官上疏奏请乞,明年再征收?”
    收上来的秋粮不多,眼下兴修水路,每日要去三石米粮,两石白面,才能勉强维持。
    新修藏书馆掏空了良乡的府库。
    拖欠税粮在大明极为常见,更有甚者,闹个灾荒,朝廷把新税和欠税全免了。
    “欠着吧。”
    严府也没有多少银子,一下子掏出十五万两开办造船厂,家里的府库空了大半。
    出了衙门,走在良乡的大街上,看哪里都像银子。
    “这座宅邸是谁的?”
    严成锦打量着这座宅邸,常年失修,比严府还要老旧一些,朱漆掉了,露出腐烂的木头。
    “这座旧宅,卖了几年了,价钱太高没人要。”当初买商铺时,王不岁打听过,这么破也敢卖一千二百两。
    地段不好,又是在良乡,给五百两就是天价了。
    就算是在良乡街道上的商铺,最高也只开了一千两。
    “帮我买下来!”严成锦道。
    王不岁以为自己听错了,修缮还要一百多两银子呢。
    是了,严少爷最喜欢破旧的东西……
    王不岁很快找到这宅子的主人,将地契带回来,严成锦看了眼,竟是那个叫胡恭的旧宅。
    打开院门,里头还藏有三个流民,不用化妆,长得也像鬼一样啊。
    乌漆嘛黑,瘦骨嶙峋。
    有点渗人……
    王不岁正要驱赶他们离开,林松手放在长枪上,家丁也拿起棍子,怕他们扑上来打人,严成锦却拦住他们。
    “你们是从哪里来的,怎么不去草棚那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