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 升官发财-《大明从慎重开始》
            
            
            
                
    第(1/3)页
    第753章  升官发财
    严成锦抬头与弘治皇帝皇帝四目相对。
    传达出两个信息。
    一为冶铁厂像惠民药局改为公私合办,二为本官立了大功,该升官了!
    弘治皇帝不能轻易决断:“诸公以为?”
    李东阳家中无炼铁的工艺,不在意朝廷是否与良乡合办,只要兵备足以补偿九边,就是善政。
    “不可,铸造兵备多少,是朝廷机密,岂能让良乡知道?”
    “且若精钢价钱高昂,让良乡商会掺入,不是以公谋私?”
    六科给事中先后躬身道。
    良乡与朝廷合办,定会下令坊间,禁止锻钢。
    就像禁止私贩盐,只有有盐引,才能参与这门买卖。
    好家伙,严成锦这狗官竟直接垄断了。
    “臣附议,精钢锻造的法子,不可流传到坊间,以免走私兵器,起兵作乱。”蒋冕说道。
    严成锦走回队伍中。
    如今,天下百姓渐渐开垦出荒地,温饱暂时得以解决,正是资本萌芽的黄金时期。
    百姓有了银子就想消费,百废待兴,可以兴办各种工坊。
    但朝廷掌控精钢锻造,只锻造兵器,不管坊间农具。
    这就好比明明有个覆盖全场的治疗,却只给自己用。
    诸公面色各异。
    反对的官员皆站出来,赞成的官员却未说话,以免被当成是严成锦一派。
    弘治皇帝看向严成锦,淡然:“严卿家想说什么?”
    百官所说,未必就有道理。
    “此术良乡所创,如今坊间冶铁厂众多,不出三年,精钢锻造之法必定会流向坊间。”
    匠役流动频繁,今年帮朝廷干,没准明年就帮士绅干。
    蒋冕道:“可下禁令!”
    “若士绅在海外冶炼?朝鲜、岛国和暹罗等地,皆可兴办铸造厂,朝廷能缉捕海外不成?”
    出海,最重要的是准备船只。
    其次是力役和士卒,不吝于打仗,想到天价靡费,就足以让朝廷放弃。
    大臣们闭口不言。
    严成锦说道:“朝廷与良乡商会共同经营冶铁厂,大批量锻造,士绅们赚不到银子,就不会打精钢的主意。”
    从原料开采和运输,到烧炉和锻造,需要成百上千人,比炼铁工序更多。
    还要缴纳矿税和商税。
    这么大的摊子,投资搞不好要破产。
    且大明用钢的地方不多,多为朝廷造桥、炼兵和修路所用。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