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7章 首辅空缺-《大明从慎重开始》


    第(3/3)页

    见严成锦来忙走上前去,“大人,学生有事要禀报。”

    午门旁,官员侧头瞥了眼,恋恋不舍的走入月洞。

    刘来将严成锦拉到一旁,比他还谨慎,小声道:“家父这回,真致仕了。”

    严成锦也不记得刘健请辞了几次,马文升已经在京城呆了几年,每日,王越良乡学院饮茶,含饴弄孙几年。

    刘健再不退休,怕也没命享福。

    刘来道:“内阁又变成了六人,不知李公,谢公和大人,谁会是首辅?”

    文华殿,

    太上皇弘治坐在御座上,露出些许惋惜之色,再不让刘公致仕,良心实在过意不去。

    “刘师傅要返乡?”

    刘健道:“臣还未有返乡打算,京城有养济院,听闻颇为热闹,臣择日便搬去。”

    太上皇弘治疑惑,看向旁边的萧敬。

    萧敬忙解释:“良乡商会弄的,王越也在其中,就在武子监旁的大院,有一些官员…”

    养济院,原本是高皇帝为安置残病不能生者。

    严成锦却说方便查致仕后的污吏,大肆改造了一番。

    太上皇弘治颔首点头,日后也能见到刘公,心中释然。

    早朝,诸公未看见刘健上朝,心中有些猜测。

    严成锦心中一动,若排辈,如今他是内阁三辅,首辅空着,努力一下,有一步到位的可能。

    兵部递上疏奏。

    太上皇弘治注视着疏奏,脸上微微一动,抬头看向诸公。

    “诸位以为如何?”

    “大同和宣府年逾五十者,共有六万人,逾四十者,共有十二万人,臣以为当换。”蒋冕开口道。

    王琼看向太上皇道:“按旧例,需给一笔银子,如此庞大的人数……臣是怕伤农。”

    抚恤银,一个人就要几两银子。

    谈银子伤智商,诸公闭口不语。

    李东阳摸着胡须,“若全部裁撤,以耕田偿给,这笔银子便不用垫付。”

    “臣以为不可。”

    太上皇弘治看向内阁,循着那道声音的方向。

    诸公见是严成锦开口,便立即凝重起来。

    解毒一下,西方的圣殿骑士团利用公信给商人发放贷款和存钱,成为西方早期的银行,这个时间是1129年。后来查理五世,利用议会公信筹集银两,发放国债,西方金融大肆发展,体现在航海探索和海外扩张,查理五世正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和此时的主角处于同一时期。所以,金融不是主角带来的,这个时期本身就有,书友说这个时期出现金融的内容有些毒,其实不是毒,是无趣。暂无外患就是发展经济的时期,通过借贷和募集资金经济才会进步。股票发放和国债都是借钱,有人借钱,产生借贷,经济才会发展。举个例子,某老板去银行借了一百万开办工厂,工厂办好后可以卖货,也吸纳了待就业的人,经济是发展的,不断有人借,就不断会刺激发展。反过来,没人借钱,没有人募集资金,意味着没有人办厂,经济是停滞的,主角想要盛世的,需要有个经济萌芽。至于书友说金融坑人手段多,今天的金融已经很成熟了,不能拿今天的背景和那时候比,并且,今天的金融手段多,但gj只是限制,并未停滞金融。但这位书友的反应,应征了我写文的猜测,同一个内容如果出现两次,就会有人觉得无趣,不是因为不合理,只是因为重复了……这个,总之金融少碰,会按照大纲写完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