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9章 奔赴王庭-《大明从慎重开始》


    第(2/3)页

    这封旨意下到杨一清手中时,只怕两月都过去了。

    杨一清谋如李东阳,自当明白该怎么做。

    ………

    清晨,一座灰白的营帐中。

    杨芝伺候杨一清穿衣洗漱,片刻后,副将们集中于大营。

    “总宪大人料事如神,到了十一月,瓦剌人就躲在草原深处,我们何时回城?”

    临初冬季节,塞外寒风凛冽,将士们都盼望着回到京师,苦苦等着朝廷的圣旨,归心似箭。

    如果这时候,响起故乡的曲乐,营帐中定会哭声一片。

    这种心态下,士卒已经不适合继续打仗了。

    “传本官的旨意,今日就拔营回三边。”

    三边虽然是边陲,但对于在外的汉人,也算是故乡。

    “可大人……朝廷还没传旨。”

    杨一清知道,朱厚照好战,不会撤军,但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

    先拔营回三边,师兄李东阳自会替他免罪。

    “总宪大人,唐宋的使臣要见您。”亲兵走进来禀报。

    “见本官做什么?”

    杨一清嘀咕一句,在大椅上思索起来,唐宋也在攻打瓦剌,行为十分迷惑。

    可帮大明打下瓦剌对他们有什么好处?

    不多时,唐宋的使臣张侃走进营帐,想到自己也是大明的汉人,心下不由动容。

    “杨大人,下官此番是传国君旨意,万不能撤军。”

    “唐宋敢号令我大明?”

    杨一清拍着身前的书案,副将和亲兵拔出半截腰刀,森寒的白刃散发光芒,随时准备砍杀眼前的使臣。

    “不敢,瓦剌会从鞑靼补充兵力,无异于前功尽弃,十二月前不能破瓦剌,再退兵不迟。”

    杨一清略微思索,唐宋判断与他相同,瓦剌会从鞑靼招兵买马。

    如今虽然是十一月初,但还不算太冷。

    只是,瓦剌人都躲起来了,此举很危险……

    张侃微微抬头,道:“唐宋已找到瓦剌的王庭。”

    杨一清抬眸,眸子深处闪过一抹精光,看来唐宋的营帐中,也有运筹帷幄的将才,“你们为何要助我等?”

    唐宋能与大明结盟,也能与瓦剌结盟。

    兴许是陷阱也说不定,此人身份未验明,谁知那王庭是不是瓦剌人的埋伏?

    真是头痛呀,如恩师所说杨一清不好糊弄……张侃仔细想了想,道:“自然是想获得瓦剌三分之一的疆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