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征服倭国(一)-《重生大唐做可汗》
第(1/3)页
在两河战役进行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在东亚那边也不安稳,李治李小九让薛仁贵灭了百济之后,百济大将鬼室福信与道琛据守周留城,他们为迎回以前赴倭国为人质的王子扶余丰回国即王位,谴使去倭国,同时向倭国乞师求援。
百济覆灭,对倭国的来说,也是极其重大的损失。百济对于倭国十分重要,如果听任百济亡国,则倭国在朝鲜半岛上的势力,将被全部清除,同时也彻底失去向大陆扩张的跳板。
倭王天智派狭井槟榔等率军五千护送扶余丰回国,到了百济境内,鬼室福信等前来迎入周留城,扶余丰在这里即百济王位。
但之后的局势对鬼室福信他们却越来越不利,在战场上被唐军和新罗联军压制,高句丽惟恐鬼室福信兵败,使本国遭南北夹击,因而也谴使赴倭乞师,敦促倭军迅速开赴战场,与唐军作战。
早已经决心参战就差一个理由的倭王政府,遂命令百济战场的倭军立刻投入战斗。在天智的命令下,倭国前将军上毛野稚子等率军二万七千人进攻新罗,夺取沙鼻歧、奴江二城,使新罗与唐军的联系通道受到威胁。
此时镇守百济的是大唐帝国名将刘仁轨,刘仁轨得知倭国大军将至,于是刘仁师、刘仁愿以及新罗王金法敏率陆军,刘仁轨以及先前降附的百济王子扶余隆率水军,从熊津江出发,水陆并进,直趋白江口,准备合军直捣固周坚城。
刘仁轨水军率先行至白江口;但很快,倭国水军四百余艘也绵延驶至。宽阔水面上,唐、倭两路水军对峙。双方合战。唐军四战皆捷,水陆连胜。
虽然唐军军船在数量上占绝对劣势,但隋唐时期中国的造船技术还是非常高超,船壁高而坚,设计精良,倭国的兵船与之相较,自然简陋寒酸。
此时的倭国还未从中国成功的偷师学艺,技术方面落后得很,兵将甲胄质量又不好,唐军箭雨之下,往往被射得透心凉。
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刘仁轨自然通晓“火烧赤壁”之事,倭国当时还不像唐以后那样精通中华典故、兵书,四百多艘破木船全挤在一起,被唐军连发火箭,一时间“烟焰涨天,海水皆赤”。烧死呛死外加弃船跳水淹死,上千倭国兵全都沉到白江口水底。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