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不孝之名-《盼回眸》


    第(3/3)页

    当时还得意洋洋地说教过:我阿耶说了,谁打我,我就直接打回去。

    当时阿顾回了一句:你有个好阿耶。

    当时她才后知后觉地发现,阿顾没有阿耶了,他母亲的出身,不为顾府所承认,他母亲性子又懦弱,没法护住他。

    所以,自那以后,每次看到阿顾身上有淤青,或是看到阿顾受欺负时,她就直接把顾大郎揍一顿,打得顾家大郎,后来不但见到她,连见到阿顾,都会主动闪躲……

    杨昭训一走,四周变得清静许多,很快就到了教坊司。

    内侍小冯早就过来,安排了场地。

    一进来,安了座位后,台上的傀儡戏就开场了。

    人偶与俳优的配音,都比府里养的那几个好上许多,人偶更精致,俳优的声音更绝妙生动,每到诙谐滑稽处,张曦都被逗得捧腹大笑。

    看三场大戏,张曦犹觉不足。

    还是内侍小冯提醒,“天快黑了,弘德殿要摆晚食了。”

    三人才意犹未尽地离开。

    张曦想到马上就要见阿耶和杨太后,心里顿时有些尴尬,之前在光华殿内,看到的那一幕,怎么都挥之不去。

    还有身边的宇文赞。

    再过上两三年,要是发现自己尊敬的母亲和别的男人,还是他崇拜的人,他是不是也没法子接受。

    在那一辈子里,宇文赞后来的乖张暴戾,喜怒无常,与眼前性子温润的宇文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张曦似一下子被打通了七筋八脉,全部贯通了。

    “我不去弘德殿,我要出宫,我要去长秋寺。”张曦直接说道。

    “吃了晚食,张尚书会带你出宫的。”

    “我要吃瑶光寺的素包子。”张曦对宫里很熟悉,直接往左掖门方向走去。

    秋桂和周边的内侍宫人见了,忙地上前来拦。

    这就是年纪小的坏处,支使不动人,想做什么都做不了,张曦只能退而求其次,“圣上,不回弘德殿,我去你的宣政殿。”顿了顿,怕人起疑心,微微遮掩了一下,“我不想见到杨三。”

    果然,宇文赞秋桂都一脸释然,倒没有再劝人。

    秋桂打发了两个宫人回弘德殿传话,宇文赞带着张曦去宣政殿,不过在路上的时候,还不忘记叮嘱一句,“十六儿,上次杜太傅和朕说,藏珍阁是皇家的家私,不能往外拿,杜太傅把钥匙都拿走了。”

    “所以这次,不能带你去藏珍阁了。”说着,脸上还带着几分不好意思。

    “我不去藏珍阁。”张曦回道,王真和谢微的书画,又不是大白菜,她手上的几本,就足以作压箱之宝了。

    海纳百川,方能成其大。

    阿顾喜欢王真书法,但他在书法上所取得成就,可不单单只习了王真的字帖,他是汲取百家之长,然后自成体系。

    有了张曦的话,宇文赞明显自在起来。

    回到宣政殿,弘德殿那边倒是没人来催他们过去,反而还有内侍送了两道菜过来,都是张曦和宇文赞喜欢的肉糜。

    晚食过后,迟迟不见阿耶过来接她。

    张曦都有点怀疑,他们是不是今晚不出宫了。

    她没有勇气跑去弘德殿,于是翻起书案上的奏疏,大约是杨太后和杜太傅选了,送过来给对上宇文赞练手的,都是一些不太重要的事情,或是小官的任命。

    张曦翻了几本,却突然在一本奏疏上停了下来。

    踏破铁鞋无处寻,得来全不费功夫。

    说的就是她现在的这种心情。

    看着末尾那几个字:江南道东安县令顾跋,诚惶诚恐叩首。

    于是张曦拿起奏疏,仔细去看上面写的内容。

    “十六儿,你认识字?”

    宇文赞的声音响起,张曦心跳都差点漏了一拍,她忘记了,她虚龄才三岁,只得含含糊糊道:“刚开始学,只认识简单的几个。”

    说着,眼珠子一转,递到宇文赞的手中,“你念给我听。”

    宇文赞伸手接过,看了一眼,“这是东安县令顾跋提到了一个捕蛇的法子,说可以在其他地方推广。”

    “只是杜太傅说,每个地方的气候不一样,地形不一样,蛇的种类不样,他说的法子,只适合零陵郡。”

    “杜太傅还说,上任零陵太守,离任前,也举荐了这个顾跋做零陵太守,只是后来,却有顾家人告他不孝,朝廷才没有任命他。”

    “顾家人告他不孝?”张曦疑惑,要真是这样,她想让阿公平调入京都不可能,更不要说,还升调入京。

    要不是东安那地方,环境恶劣没人去,又离得远,怕是顾家都不愿意他待在那里。

    不孝,那就是重罪,夺官还是轻的了。

    顾家人还真敢做,做得真够绝的。

    难怪她和阿顾的婚事,他们死命不同意。

    竟是不留余地打压阿公一脉,不给一丝机会。

    若真如此,只怕阿耶都不会愿意出手。

    难道她只能傻傻地等着阿公死后,等着四年后,阿顾扶柩回京。

    张曦皱了皱眉头,“顾家人告他不孝,有证据吗?”

    “听杜太傅说,顾家状告的理由,就是顾跋不告而娶,不顺父母,这件案子,是十年前的一件大案,具体得去大理寺翻卷宗才知道。”

    这案子当年是由廷尉署审判的,而如今,廷尉署被拆销,并入大理寺,卷宗自然也并入了大理寺。

    十年前的案子,要翻案本属不易,更何况,如今顾家还有几人在朝为官,从善坊里还住着一大家子,他们也不会坐视翻案。

    而阿耶这里,除非她现在已经嫁给了阿顾,要不然,阿耶不可能插手。

    张曦伸手揪了揪头发,想不出法子。

    “怎么,十六儿,你对这个人感兴趣?”宇文赞一问完,也不等张曦回答,就说教道:“太傅说,不孝父母者,天地之所不容,人神之所共愤,朝廷还让他为官,已是天大的恩德了。”

    张曦点点头,对于这话,她是极为赞同的,但对于顾家那群人,她却不敢苟同,“万一有冤情,万一顾家那些人害他呢。”

    “不可能。”

    张曦理直气壮反问:“为什么不可能?”

    宇文赞答不上来,满心疑惑,他明明是让张曦不要在意顾跋这个人,怎么反而让张曦给问住了。

    又听张曦道:“你能把这个人调入洛京吗?”

    宇文赞直摇头,“朕的中旨,出不了洛京,唯有通过中书省草拟,尚书台审阅,然后由门下省发出去的诏书,才能抵到全国各地。”

    这个她也知道,正因为知道,所以通过宇文赞这么一说,就更绝望,也更烦躁了。

    她此刻,都恨不得跑去从善坊,把顾家的那些人,全部大卸八块。

    瞧着张曦快要暴走的模样,宇文赞弱弱说了一句,“不过,也不是说他就不能入京。”

    “怎么做?”

    张曦似绝处逢生,一把抓住宇文赞的衣袖,两眼亮晶晶地望着宇文赞,“快说。”

    宇文赞一见,都快要被张曦这副样子吓着了,他还真怕,他说晚了一步,张曦会吃掉他,“一个方法就是他辞官,另一个方法,就是有府里要他,征辟为掾。”

    说完,又提醒一句,“但像他这样,有案卷在身的人,是没有府里会要他的。”

    “多谢。”张曦似没有听到一般,诚挚地向宇文赞道了声谢,其他府里不要顾跋,也没有关系,只要他们张府要就行。

    阿耶在那一辈子里,很早就开了府,任尚书令、开府仪同三司,累加刑国公、镇国大将军、遥领豫州刺史。

    如今,阿耶已是左仆射兼任吏部尚书。

    照着彭城王宇文浩只是虚领尚书令,已经不大管事,相信阿耶很快就能够出任尚书令,然后开府。

    到那时节,不惊动阿耶,只假借大兄的名义,再通过府中长史征辟顾跋为掾属,就会容易很多。

    两辈子里,张曦头一回,盼望着阿耶早日升官。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