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平康里坊-《盼回眸》


    第(1/3)页

    平康歌舞场,五陵年少游。

    清酒一杯歌一曲,意气相逢酒千盏。

    洛京城北平康里,青楼高屋拨地起,满楼红袖招,伎子才艺露,回首处,管弦笙萧伴歌舞,美人怀,温柔乡,云锦红绡无数,尽是纨绔买笑资。

    夜色将临,灯火初明。

    平康里夜晚的热闹与喧嚣,才刚刚拉起序幕。

    台上,剑舞挥动,美人折细腰。

    台下喝彩声此起彼伏,喧闹不已,一曲收尾,扔到台上的缠头红绡,多得使人眼花缭乱,看台正中对着的二楼小厢房里,窗户开了一扇。

    厢内坐有四位少年,中间一胡女抱着胡茄弹奏《阳关曲》。

    声声凄凄入耳,道尽离别相思意。

    婉转低扬,说不尽离愁别绪。

    “停停停……”其中一红衣少年,身量不足,一开口却气势十足,吓得胡伎拨弄的曲调都乱了节拍,“换一首,会不会唱《琅邪王歌》,或是《折杨柳歌辞》,再不济,《敕勒歌》总会唱。”

    《琅邪王歌》是把宝刀和十五岁女郎相比,宝刀胜于美人。

    《折杨柳歌辞》歌的是马背上的征战,刀光血影。

    《敕勒歌》呈现的是北方草原风光。

    这红衣少年,不是别人,正是方意,而其他三人,赫然是张昕、张宪,还有刘功。

    不等胡伎回话,张昕挑眉望向方意,“今日是不是没打够,不如我们再打一架。”

    “不打了,今日已输了两场,再打我也赢不了你。”方意很是光棍,脸上没有一丝尴尬与窘意,说得理直气壮,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张昕没有再理会他,收回目光,继续喝酒。

    倒是刘功附和道:“是该换曲子,我们又不是要离别,唱什么《阳关曲》,换一首吴地的《子夜歌》。”

    说着,伴随着胡伎的曲调响起,刘功自己先哼唱了起来,“宿昔不梳头,丝发披两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