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与过去的相逢 (下)-《隋末逐鹿记》
第(2/3)页
怪不得后来自己在战场上找不到公子的尸体,原来是被人救走了,记忆丧失!这是公子站在官兵的对立面的原因吗?
高怀义清了清嗓子,准备开口述说。
“拣重要的说,比如我是谁?我的来历和身世?还有你为什么会在这里!”
这个地方并不安全,随时可能有别的官兵出现,所以,他要求高怀义长话短说,若非,想在他那里得到平原的消息,得到刚才那队官兵的去向,他不会在这个时候追问他。
高怀义语速非常之快,用很简单的几句话就把高畅的身世交代分明了。
高畅的祖父乃是高颖,自小和文皇杨坚熟识,后来辅佐杨坚建立了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曾经官至尚书左仆射,兼纳言,就是说当上了宰相,一时权倾朝野。不过,他并不恃宠而骄,而是勤勤恳恳地做事情,隋朝的大治与他不无关系。
后来,他因为一件小事情得罪了独孤皇后,因此,皇后常常在杨坚的耳边说他的坏话,使得文帝渐渐疏远了他,另外,他的儿子娶了太子杨广的女儿,当时,文帝已经有了废太子的心思,在这一点上,高颖是反对的。
于是,文帝找了一个因头,将高颖罢职回家,领了一个齐公的虚职,后来,又变本加厉,以莫须有的罪名将他削为平民。
杨广继位之后,将身为平民的高颖重新启用,任命为太常卿。
高颖对杨广同样克尽臣道,见有不正确的地方,就直言不讳,这就很快地招致杨广对他的仇恨。大业三年(公元607年),他以诽谤朝政罪被杀。同时被杀的还有宇文弼、贺若弼。苏威被免官。
高颖被炀帝杀害了,罪状也公布了,然而人们并不觉得他是罪有应得,而是感到伤心、惋惜。
高颖善于发现人才,勇于使用人才,虚心尊重人才。隋朝一代的名臣、名将,很多都是他推荐给文帝的。如苏威,他与高颖一起治理朝政,朝野推服,天下归心。如杨素,他不仅是文帝的重臣,而且也是炀帝的重臣。如贺若弼、韩擒虎,他们都是平陈的名将,指挥过许多战争。尤其受到人们尊敬的是他不嫉妒人才,当由他推荐的人与他齐名或超过他时,他感到的是愉快,而不是怨恨。如开皇元年,他与苏威并为宰相,他不但能与苏威合作得很好,而且自己还要退下来,把权力完全让给苏威。
当炀帝要杀高颖的时候,苏威,贺若弼,宇文弼纷纷站出来保护他,结果,除了苏威外,其他的人都被炀帝杀了。
高畅是高颖的孙子,祖父被杀的时候,年仅十岁的高畅被高府的一班家将救了出来,逃离了大兴城(现西安),投奔了免职在家的苏威,隐姓埋名,活了下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