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集 第二章 夏国的八月-《隋末逐鹿记》
第(2/3)页
不过,监察司并没有随便逮捕官员的权力,他们查明了官员的罪责之后,形成文书交给高畅,再有专门的执行机构去执行逮捕任务,对武将执行逮捕命令的是军法司的人,对文官执行逮捕任务的则是大理寺的人,大理寺是专门审查官员的渎职和犯罪的机构,在这个时代,也只有高畅的集团才有这个机构。
除了百官谈虎色变的监察司之外,高畅还有另外的秘密机关,那就是专门针对敌对势力的敌情司,其负责人是崔安澜,敌情司不仅要向高畅负责,他们探取的情报还必须分一份交给徐胜治主持的军机处。
高畅每天都要和政事堂的几位学士开会,决定平原,河间,清河,信都四郡之地的民生经济,以及制定法令,发布诏书。
其中,有影响力的诏书有那么几道。
首先,是法令的施行,高畅沿袭了杨广制订的一些大隋律,毕竟,杨广制订的法令比起他的父亲文帝杨坚来要宽仁了许多,隋王朝之所以变成如今这个残破的局面,和大隋律的关系不大。
比如说连坐的法令,杨广断然废除了谋反就要诛其九族的连坐法令,并且,将其父杨坚晚年制订的一些酷刑也废除了,高畅在这个基础上只是略微做了一些改变,就将杨广制订的大隋律沿袭了下来。
他之所以没有制订新的法令,比如,照抄像他在后世的人生经历中见识过的那些法令,推行民主,自由什么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不是一个蠢蛋。
在什么土壤上,就该种适合该土壤特性的庄稼,就算是将别的土壤上亩产万斤的粮食移植到这块土地上来,也不见得能够丰收,这和江南的桔子移植到江北来种植是一个道理。
后世的那些法令只适合于后世,是由其经济,政治,科技,民生,环境所决定的,将其照搬来这个时空,只能得不偿失。
最好的东西不见得就是最适合的,这其实是一个简单的道理。
就像杨广一样,当初他还不是胸有壮志,想打造一个大大的帝国来,继位之后,修订法令,建立学校,进行科举,打压门阀世家的势力,开凿大运河,修建东都,建造巨船,巡视四方,然后,就是出边塞,征高丽,一系列的大事在大隋帝国的史书上轰轰烈烈地上演。
然而,这些本着良好愿望去做的事情最终却造成了坏的结果,最后,一代雄主变成了一个颓废的男人,终日在醇酒和美人中麻醉自己,以求忘掉自己的失败,成为了那些别有居心的人嘴里的无道昏君,天下大乱的发起人。
所以,有好心思却不见得能做成好事情,有好法令却不见得能够合适的施行。
高畅所要做的就是掌握好自己脚下这艘名为夏国的大船的航行速度和方向,在某些时候,需要扯起风帆,迎风破浪,快速前行,在某些时候,却需要谨小慎微,如履薄冰,慢慢行驶,希望能安全地将这艘大船驶向自己心目中的那片港湾。
除了施行法令之外,高畅还在治下的郡县内兴办学校,重新恢复科举,虽然,现在的科举有点名存实亡,但是,调子还是要高唱的,这是吸引那些寒门士子加入到自己集团的好办法,或许,还能吸引某些关东门阀的子弟加入也说不一定。
在整个大业十三年八月,在高畅的夏国里,最重要,影响最深远,引起的动荡最为巨大的事情另有其事,并不是制定法令,恢复科举,重视教育这些事情。
称王的当天,高畅正式成立了灵宝神教,教主自然由神君转生的他担任,至于负责具体教务的则是首席神官金球得和圣女荷花仙子。
在民间的传说中,金球得和荷花仙子前世乃是灵宝神君座前的金童玉女,当灵宝神君在九重天之外瞧见下界百姓困苦,民不聊生,因此发下大慈悲,降世为大伙斩妖除魔之际,他座前的金童玉女也下到凡间来,辅佐神君为百姓解除困苦,恢复太平盛世。
之所以,高畅直到现在才正式成立神教,第一个原因当然是想借日全食这个所谓的天兆来为神教造势,另一个原因是他为神教培养的一批神官这时才刚刚能够派上用场。
在这批神官中,有许多被高畅收养的孤儿,他们在高畅帮助下习文学武,生活无忧,自然对高畅衷心爱戴,将高畅奉为神明,若是能为高畅做事情,自然心甘情愿,就算是牺牲自己的性命,也在所不惜,何况只是向普通人传达教义,歌颂他们的恩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