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集 第二十三章 战河间(七)-《隋末逐鹿记》


    第(2/3)页

    在此之前,高畅针对眼前的情况已经有所准备,他在虎头渡两侧的高地设置了拒马,鹿等障碍物,按常理,敌军的前锋部队多半是行动迅速的骑兵,而按照骑兵的选择,他们是不会去冲击布有障碍物的高地的。

    在两侧的障碍物之间,高畅留下了一条通道,而在障碍物的后面,高畅则安排了自己的嫡系部队埋伏在那里,面对仓皇逃跑而来的虎捷营,事先早就有所准备的高畅军一点也不慌乱,他们保持着伪装,安静地待在自己的阵地上,等待着高畅的命令,就算那些官兵在他们面前不停地追杀自己的同伴,即便他们的双目被眼前飞溅的鲜血染红,怒火在双眼中燃烧,他们仍然不为所动,只是握着武器的手握得更紧一些而已。

    由于中间有一条通道,那些奔逃而来的士卒自然不会自讨苦吃地去冲击设置有障碍物的两侧高地,他们争先恐后地从那个通道跑了过去,跟随在他们身后的何亮部的确如高畅预料的那样全是骑兵,他们跟随在虎捷营的后面向那条通道冲杀过去,对两侧的高地果然不屑一顾。

    在七里井大营,高畅诛杀了范愿和他手下的亲信,却并没有现出身来,将虎捷营的领导权攥在自己手中,而是利用早被收买的范愿的亲兵以范愿的命令向全军下达命令,按照范愿和王琮制定的原定计划行事。

    在虎捷营中,还有不少范愿派系的将领,由于范愿害怕被高畅的人暗杀,一向行踪隐秘,身边护卫众多,很少现身,他的命令经常有自己的亲兵拿着令箭来传达,高畅也就利用了这一点,使得那些将领对亲兵传达的命令深信不疑,并不知范愿已然身死。

    自然,虎捷营的那些士卒也是被

    里的,所以,当身后的河间官兵突然出现,而与此同又有人在高声喧哗,说是夏王已死,本方大败,于是,他们军心大乱,突然间炸了营,只晓得亡命向前奔逃,根本没有勇气拿起武器和身后的敌军作战。

    按理说,既然一切都是按照范愿和王琮的计划施行,那么,高畅就根本没有必要冒险在七里井大营除掉范愿。

    不过,为了后续计划的施行,高畅必须要先将范愿除掉。

    如果把范愿留下来,当高畅施行自己计划的时候,他就会跳出来捣乱,没有他的存在,只靠他手下的那些将领,他们根本没有足够的威信来控制虎捷营,对高畅的后续计划也就造不成妨碍,这就是高畅要冒险在七里井先除掉范愿,然后,掩藏他的死讯,以他的名义指挥全军的原因。

    不过,为了指挥全局,杀掉范愿之后,高畅就先一步离开了虎捷营,来到了虎头渡,准备他的下一步行动。

    何亮在陆地上的冲杀,以及封云飞率领船队切断运河浮桥的行为,的确给高畅军造成了恐慌,不过,这种恐慌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样在高畅全军中扩散。

    真正被这种恐慌纠缠的只是范愿的虎捷营和作为后军的高雅贤部,就算是高雅贤部,由于高雅贤事先就知道高畅的计划,在他的控制下,他嫡系的一千精兵也没有因此而慌乱起来,所以,官兵对高畅军造成的恐慌在一定程度上是处在可控制的范围。

    由于安排得巧妙,前方退下来的虎捷营并没有真正将高畅军冲跨,后面跟着冲杀而来的何亮部也没有真正能凿穿高畅军的阵型,他们在狭窄的通道上和虎捷营的乱军纠缠在一起,不得寸进。

    然而,在远处的王琮眼中,所瞧瞧见的状况却并非如此。

    在他看来,前面的何亮部已经成功地冲垮了高畅军的阵型,而通过斥候的回报,他也知道运河上的浮桥已经被本方的水军成功拆除了,现在,只需要他轻轻在使一把劲,就能将运河北岸的高畅军推到万劫不复之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