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集 第六十九章 魏县告破-《隋末逐鹿记》
第(2/3)页
李唐的地盘内,各个道都有负责府兵选拔训练的折冲府。
军府所在有地团,兵士不能随便迁徙出界;平时务农,农闲练武,有事出征,其主要任务是番上宿卫和征防。番上宿卫,即轮流到京师宿卫,由十二卫将军分领。出兵征防则由朝廷命将统率,调遣时必须持兵部所下鱼符,经州刺史和折冲府将领勘合后,才得发兵。战争结束则兵散于府,将归于朝。这样,将帅就不能拥兵自重。这是李渊为了防备拥有重兵地武将造反的一个策略。
这个制度训练出来的士卒自然比不上夏国募军制下的职业化军人,但是,按照夏国的军制,以河北诸郡那般广博的地盘,最多也只能供养八万人而已,而采用了府兵制的李唐,若是全国动员,就算是数十万大军也不难在一个月之内征召起来。
所以,单是比拼兵力的话,关中李唐远远在高畅之上,只是,李神通并不知晓地是夏国还有所谓的预备役兵制,那些预备役的民兵就相当于李唐的府兵,平时在家务农,闲时在那些退伍老兵地带领下进行军事训练,正规军若是受到了损伤,他们随时都可以补充进去。
虽然如此,李神通的盘算也不算错,夏国的士卒一个人的消耗最起码也相当于四五个唐军,不止是武器,马匹,铠甲,还有军饷,伤亡之后的抚恤金,免除的田赋,免费供应的种子,耕牛,这些都需要政府来付出,所以,夏国用来征战的军队最多只
在八万人左右,若非万不得已,高畅不会动用更多的战,不然,夏国的经济根本就支撑不起。
据李神通了解,在他领兵出征之时,兵制的改编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在他率军围攻聊城宇文化及之时,新兵制已经初见成效了!
李唐设立了十二卫,将关内各地征集来的士卒分配到各军之中,各军使用的乃是天上星辰的名字,各道的征兵府称为车骑府,每府设将军一名,副将一名,由有威望的将领担任,李神通派出使者到长安求援,并向李渊展示自己的行动计划时,李唐的十二卫已经全部建成,最初每一卫一万五千人,合计共有十八万人。
收到李神通的信件后,李渊决定采纳他的建议,向他派出援军,在黎阳重创高畅,继而北上进攻夏国,可是,这个时候定杨军刘武周在山西的攻势越发强盛,兵锋已经直指河东,河东一下,关中也就像美丽的宫女一样**裸地摆在了定杨军的面前。
晋阳,河东,关中是李唐立家的根本,不容有失,相比之下,关东的黎阳就没有这么重要了,毕竟,和定杨军作战是在李唐的腹地,和夏军作战,却是在别人的地盘内,孰重孰轻,自然不言而喻。
—
因此,就在关中的大军准备向关东进发之际,一个从皇宫飞马奔来的信使止住了他们的行动,他们仍然要出兵,目的地却转为了河东,就在不久前,定杨军的黄子英部刚刚击败了姜宝谊和李仲文,河东战事吃紧,前方的裴寂急需援军。
最后,魏县的李神通等来的却只是李渊的一封信,在信中,李渊向李神通坦承了皇朝所面临的困难,他希望李神通能发扬李家皇族特有的坚韧性情,利用不多的一点残兵在黎阳拖住夏军前进的步伐,保住黎阳仓,保住黄河以北的前进基地,待唐军主力在河东击败定杨军,定会在第一时间穿越太行,前来救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