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然而,高畅军那新奇的练军方式吸引了他,绕是他饱读军书,也从未在任何一本兵书上见过这样的练军方法,为了更加了解这种练军方法,他决定再留下来一段时间。 作为一个统军大将,个人的武勇其实并不重要,作为一个将军最重要的素质只有两点,第一,会带兵,这带兵就包括练兵,将一支军队练到令行禁止,就像自己的手臂一样听他使唤,就算是明知是去送死,只要他一声令下,士卒们也会前赴后继;第二,自然是要会打仗,练兵练得好,却因为脖顶着一个愚蠢的脑袋,没有战略观念,也没有战术手段,那么,就算他手底下的士卒如何英勇善战,也经不起他几次折腾。 所以,一个真正的帅才必须两者兼备才行。 对于练兵,李靖也有自己的一套想法,虽然,他并没有实际统率过几千人的队伍,但是,他相信,只要给他一个机会,他一定能练出一支精兵来。 在高畅军,他时常拿自己的练兵方法和高畅相比,发现两者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大家的看法和思路都相通,然而,却也有许多不同的地方,仔细比较起来,他不得不承认,高畅的某些想法比起自己的思路来更为完善,那些新奇的练兵方法,在自己没有见识到之前,是万万想不到的。 李靖的练兵方法,集合了许多兵书上的优点,继承了历代优秀将领的智慧和心得,再加上李家这个将门世家代代相传的经验,整理统合而来。 然而,高畅的练兵方法,却有推称出新,继往开来的风范,不仅有许多前人的优秀经验,并且,更多的还是他自己独创的东西,那些想法,多少令人匪夷所思,要多想一想,结合实际情况,才能让人发 惊叹的赞赏。 作为一个喜欢带兵打仗的将军,李靖觉得自己在高畅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正因如此,他才不舍得离去。 他自己所在的那个部队主要是投降的官兵组成,按照高畅的练兵方法,只是短短的这段时间,战斗面貌,军队的纪律,士卒们的士气,军队的战斗力提高了不是一点两点,这样看来,若是高畅的嫡系长河营,那战斗力将更为的惊人。 李靖告诉自己,自己虽然对高畅的军事才能身为赞赏,但是,高畅始终是反贼,而自己是兵,总有一天,他们两人会对上,在这之前,当然要对敌人多方了解才行,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所以,在没有见识到高畅的真正主力长河营的战斗力之前,他不会离开高畅军。 至于说到作战,李靖参见过高畅指挥的飞鹰原大战,在那次战斗,高畅的指挥规矩,最终赢得了胜利,因为,他面对的对手并不是很强大,所以,李靖还不能看出高畅的底细,要想确切地了解高畅的指挥能力,只能寄希望于以后的大战。 然而,真正了解一个人最直接的方法,还是需要和对方面对面的交流。 以前,李靖只是隔得老远见过高畅一眼,连他长得怎么样都不清楚,如今,终于有了一个面对面地机会。李靖想好好地观察这个人,说不定,日后他就是自己最强大的敌人。 高畅府的议事堂虽然宽大,现在,却也被上百名身披甲冑的军官挤得满满当当的,这里面,位于最前排的是郎将级别的军官,像李靖这样的校尉一级地小军官则位于最后面。 李靖的位置在靠近大门的地方。身下铺着一张席,他盘膝坐在上面,在他身旁,那些校尉们同样如此。 高畅还没有出场,所有的人都在等待,每个人都凭息静气。不敢发出声音,更没有人敢交头接耳,和身边的人交谈。 大堂内一片寂静,偶尔,传来一声铠甲甲片相撞的声音,随即,就恢复了平静。 李靖挺直着脊背,小心地观察着周围,在他周围地那些军官们,个个神色激动。这些人,在神官们的终日洗脑之下。对即将面见的高畅奉若神明,李靖相信。若是自己跳出来大声咒骂高畅的话,绝对会被愤怒的人群乱拳打死,踩为肉酱。 当然,只靠一味的精神洗脑似的宣传是不会让他们对高畅死心塌地的,更重要的是,高畅给了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在军吃得饱,穿得暖。并且有粮饷,还能分得田地。名为功勋田,上缴地赋税要比一般人少,阵亡有抚恤金,伤残退役之后,分发给他们的功勋田则免除赋税,每个月官府还要发放粮食补贴他们,这样好地待遇,他们怎么不会为高畅拼死战斗,为高畅作战,也就是为自己的利益作战啊! 不过,这样做地话,养一支这样的军队,肯定要花费大量的钱财,以这样的财力,要是来养一般的军队的话,起码要多养好几倍的人,两者比较起来,究竟孰优孰劣,也未可知啊! 以高畅目前三郡的财力,究竟能供养多少支这样地大军呢? 李靖陷入了沉思,若想要击败一个人,就必须从这个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才能找出对方地破绽,才能握紧自己的拳头,重重地打在对方的要害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