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集 第三十章 李密和王世充-《隋末逐鹿记》


    第(2/3)页

    在瓦岗军开仓放粮之际,并没有多少人看守粮仓,老百姓来此完全是自拿自取,随便你进去,能拿多少算多少,只要你拿得动,很多百姓拖儿带女前来,他们并没有带什么口袋,也没有罐,大多是空手来此,就简单地采取一些荆条编织成筐,用筐来装那些粟米,走一路漏一路,沿途皆是米粒,铺了一地,浪费极其严重。

    贾甫说,百姓之所以拖儿带女地来投靠魏公你,是因为魏公你有粮食,如果粮食一旦散尽,恐怕就没有人来帮助明公你成就大业了。

    因此,当务之急必须派遣一个人来管理开仓放粮之事,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

    李密听了贾甫的话,深以为然,于是任命贾甫为司仓参军事,让他管理放粮事宜,改变目前浪费之举。

    贾甫欣然领命而去,在李密这里,他感觉自己如鱼得水,李密这人从善如流,对于他地建议,很少有不依从的时候,所以,他地心情分外愉快,决定襄助李密成就大业,夺取天下,一舒胸之志。

    送走贾甫之后,李密在院外来回踱了一圈步,然后回到屋里。

    他来到书案旁,展开一卷稿读了起来,这卷稿是一个魏征的人写的,上面书写了平定天下的十条策略。

    魏征是武阳郡丞元宝藏的书记,元宝藏归附李密后,所上的表深得李密欣赏,后来,李密才得知是

    记魏征所书,于是,把魏征召来,任命他为元帅府负责掌管记室。

    魏征身材高大,不过相貌平平,能够离开元宝藏,成为李密的幕僚,这让他意气风发,一到元帅府,他就向李密献上了十策,希望能得到李密的重用。

    魏征的十策,有几条计策深得李密欣赏,也有几条计策,在李密看来,并不符合瓦岗军的实际,有点书生之见,不过,总的看来,这是一个人才,稍有磨炼,就能派上大用。

    魏征的计策之一是在黎阳和洛口之间实行军屯,召集流民,这一条计策有点像曹操所用的军屯,也有些像河北高畅所用的方法,不过,在李密看来,他坐拥三大粮仓,根本不缺粮食,所以,军屯并非当务之急。

    另外,魏征认为如今瓦岗军依附众多,但是,大多各行其是,那些将领都拥有自己的部属,与李密是合则相聚,不合自去,这使得瓦岗军的政令不能从上到下,一气贯通,因此,魏征向李密献上一计,希望李密可以征附那些将领的长来洛口做官,实际是以他们为质,让他们听从李密的号令。

    对这条计策,李密同样认为不妥。

    在他看来,瓦岗军众将领大多是草莽出身,要想统率他们,一是要靠自己个人的威信,二是要靠兄弟情谊,这些人个个都是一方之主。喝斥别人惯了,做事情非常任性,得用情谊去约束他们,而不是其他手段,若真是征他们地亲人为质,他们就会认为你不相信他们,对他们见外了,若是他们与你离心。不听你的,你能怎么办?杀了人质?对这些草莽人士来说,亲族的观念并不是最为紧要的。

    魏征献的另一条计策就是派出有能力的将军,率领部队向四面游击,南向江左,北向燕赵。西进长安。

    西进长安,这条计策柴孝和曾经向李密提过,看到这里,李密又怀念起柴孝和来,不过,他毕竟是一代枭雄,很快调整了情绪。

    西进长安!

    可惜,在瓦岗军的前面,有王世充的十几万大军挡住,根本脱不开身。而现在,李渊率领地大军已经进抵河东。西向永丰仓了!

    要想进行关攻略,就必须解决王世充这块拦路石头才行啊!

    当初。李密写了一封信给李渊,以兄自居,李渊回了一封信,言辞非常恭敬,以弟自居,那个时候,李密曾经把那封信向手下观看,跟他们说。你看唐公也如此推崇我,看来。天下不愁不能平定了!

    现在看来,那个老狐狸是蒙人的,不声不响就攻下了永丰仓,看来,他也明白粮仓是天下头等要地了吧!

    李密放下了魏征的书稿,微微蹙起了眉头,陷入沉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