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大军从易县出发,途经遂城,然后突入河间北部,兵行极速,当宋金刚的大部赶到清苑城下之时,城内的守军根本来不及防备,还没来得及关闭城门,宋金刚的精骑就冲入城,清苑陷落。 清苑县的守军虽然打着高畅的旗号,也仅仅是打着旗号而已。 当初,高畅攻下河间城,生擒王琮之后,河间全境纷纷向他投降,但是,高畅手下没有那么多的地方官员可以派遣,所以,那些大隋官员仍然担任原职,只是将城楼的大隋旗号换成了高畅的夏字旗号而已。 当宋金刚率兵前来之后,那些原大隋官员也没有组织丁壮抵抗,纷纷开门投降,将城楼的夏字大旗换成了宋金刚的宋字大旗,因此,宋金刚的大军在河间行军没有遇见大的阻挠,行进的速度奇快,一路而来,异常顺利。 他只留了少量的部队留守在那些城池里,自己率领主力大军依然一路南下,在元月七日,大军来到了高阳城下。 在这里,宋金刚的大军遇见了第一次阻击。 高阳是河间郡北面的一道屏障,高畅并没有对高阳置之不理,当高阳宣布易职投降高畅时,高畅派遣了一支五百人的军队驻扎在了高阳,所以,当宋金刚的大军赶到高阳城下之时,守军并没有投降, 城拒收。 宋金刚大军的行进速度虽然奇快,却也没有逃脱敌情司方面的监视,高畅方早就对此有所准备。 高畅没有和宋金刚展开一次正式会战的意思,他选择的战略方阵是诱敌深入,坚壁清野,所以,宋金刚的大军一路行来才如此顺利。 为了给后方的转移工作争取时间,高阳的守军并没有随着全城百姓一起撤退,而是依靠城墙,准备阻击宋金刚的大军。 宋金刚为了追求速度,两万大军全是骑兵,高阳虽然是一座小城,城墙高不过两丈,护城河也非常浅,人完全能够徒步过河,然而,若是没有攻城器械的话,单靠这些骑兵去攻城,却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攻下高阳。 当然,宋金刚也可以留下一部分人马在此攻打,自己则率领主力部队绕过高阳,继续向南进发,然而,这样做有一些冒险。 他不知道高阳城的守军有多少,留的人若是少了,恐怕攻不下高阳城,若是当他在河间腹地碰见高畅军的主力后,留下的部队仍然没能攻下高阳,情况也就不妙了,后方有这样的一个钉在,后勤补给什么的都成问题,那时也就只能退兵了。 若是留下的军队多了,那么当他与高畅军的主力相遇时,兵力自然就会落在下风,一旦有什么闪失,更是全盘皆输。 正因为有这方面的顾虑,宋金刚才下令全军停止前进,在高阳城下扎下营来,然后,他命令士卒四处砍伐树木,制造简易的攻城器械,准备先打下高阳城再说。 对宋金刚的这个决定,尉迟恭有不同的意见。 他认为本部人马全是骑兵,而骑兵作战就是讲究速度和机动,故而留下来攻城殊为不智。 首先,现在是寒冬,四处都被冰雪覆盖,所以,战马只能吃随军携带的干草,一旦草料耗尽,又无法补充,无奈之下,大军也只能退兵了,毕竟,人饿着肚还可以打仗,马要是饿着肚,就什么也不消提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