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集 第六十二章 收敬德(上)-《隋末逐鹿记》
第(2/3)页
虽然,在南下河间时,尉迟恭和宋金刚在战略上有一些冲突,并且被宋金刚冷藏,让他留守高阳,负责粮草辎重,不让他上阵杀敌,不过,就算有小小的一点误会,尉迟恭并没有忘记宋金刚的知遇之恩。
最初,尉迟恭只是一名铁匠而已,后来天下打乱,流贼四起,朝廷四处征兵拉夫,尉迟恭被强征入军,成为了官兵的一个小卒,他初次从军的地方就是高阳,也就是现在将他困住的这座小城。
由于武艺高强,骁勇善战,尉迟恭很快在军声名远播,因公被授予了朝散大夫一职,一个武将,如果被赐予职,也就证明这个职不过是一个虚衔而已,根本就不管事,尉迟恭非常清楚,自己一不是世家弟,二不是读书人,三在朝也没有人,(他的父亲不过是区区一个镇将,武夫一名,并且早已逝世。)所以,不管自己战功再多,也无法步上青云之路,再加上,天下大乱,群豪逐鹿,朝廷则奸佞横行,忠臣孤苦,堂堂大隋天帝被困于江都,政令不出江都城外,尉迟恭深知,大隋这只破船不久就会沉入水了。
当尉迟恭所属的军队被宋金刚击溃之后,尉迟恭也就改弦易辙,投靠了宋金刚,宋金刚并没有因为尉迟恭是官兵就对他另眼相看,而是对他推心置腹,言听计从,将他一举推到了军第二号人物的位置上。
所以,尉迟恭认为不管怎样宋金刚对自己是有恩的,作为一个汉,有恩必报,为了报答宋金刚的恩德,自己也只好将自己这条命交代在此了。
一次踏上征途是在高阳,然后最后一战也是在高阳,爷开的玩笑吗?还是某种宿命?
“呵呵!”
尉迟恭咧开嘴角,不由笑了起来,笑声却不无苦涩之意。
虽然已经决定以身殉城了,回顾自己的这一身,尉迟恭却也不无遗憾,想当初自己父亲早逝,家道落,自己不得不以打铁为生,成为那些士大夫眼的贱民,为了重整家业,也为了直上青云,博得一个万户侯的理想,自己毅然从军,以杀人博富贵,一路兜兜转转,有得意的时候,也有失意的时候,最后终于走到了绝路,从前所怀有的那些纷纷烟消云散,过往的一生恍如过眼云烟,让人不由心生怅惘。
要说此刻尉迟恭心一点遗憾都没有,足以含笑地面对死亡,那并不是事实,如有可能,他还是希望自己能活下去。
只是,肩上担负的恩情沉重如山啊!
尉迟恭闭上眼睛,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待睁开眼睛后,他面上的神色变得坚毅起来,那口气吐出之后,他仿佛将所有的软弱都排出了体外。
待他睁开眼睛后,一小队人马从敌营行出,朝高阳城缓缓行来。
尉迟恭身微微前倾,目光牢牢地盯在那队人马身上。
不多时,那队人马就来到了城楼下,在城门前一百多步的地方停了下来,刚好停在了本方弓箭手的射程之外,尉迟恭摆摆手,示意墙垛后的弓箭手收起弓箭。
区区一百步远,以他那鹰隼般锐利的视力,他可以非常清楚地瞧见对方的一举一动,在那群人间,他瞧见了一张熟悉的面孔。
他曾经是那个人的手下败将,也曾经与那个人相谈甚欢,如有可能,他打心里不愿和那人为敌,因为,他知道那人的可怕,那人就是如今的夏王,转世神君高畅。
高畅离开那群人,在一个雄壮无比的壮汉陪同下,向城门缓缓行来。
尉迟恭没有下令弓箭手放箭,甚至没有下令预备的口令,他想看看高畅究竟想要说些什么?他知道高畅不会没有目的地出现在这里,肯定是劝说自己投降,虽然他已经打定了死战的决心,却也想听听从高畅嘴究竟会溜出何种说辞。
“敬德兄,好久不见,别来无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