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集 第八十八章-《隋末逐鹿记》
第(2/3)页
那时,已经是四月下了!
就在高畅军大规模进攻幽州城下的罗艺大营时,远在数百里外渤海,北海,齐郡等地,却在酝酿着狂潮。
四月十七日,辰时。
海郡,乐陵。
阳光穿过云层,照射在院那株郁郁葱葱的大槐树树梢上,槐树下,知世郎王薄正将一把长槊舞动得虎虎生风,在院四周,有数人围观,叫好声,鼓掌声不断。
知世郎王薄,邹平人,大业
在长白山(今山东章丘、邹平境内)聚集大量逃避兵荒的流民起兵反隋,他算得上是第一个大规模起兵反隋的变民军首领,在他的影响下,那些走投无路的流民才纷纷揭竿而起。
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道尽了下层平民的心声,王薄的义旗刚刚举起,山东(太行山以东)各地就纷纷响应,短短的一段时间内,王薄帐下就有了十万之众。
大业七年(公元611年),王薄起兵以来,多次击败官军,声威响彻齐鲁之地,由于兵力众多,粮草不济,他不得不率军南下攻打鲁郡。
最初,他获得了几次胜利,不过,由于部众太多,指挥系统过于臃肿,上下号令不齐,行军途,遭到了齐郡郡丞张须陀的袭击,被杀数千人,部队也因此而溃散。
王薄重新收集残部,躲避张须陀部的追击,退出齐郡,北渡黄河,驻军临邑。
张须陀率军追至,王薄与其决战,又遭重创,有5000被杀,损失牲畜以万计,王薄再次收拢余部,纠集孙宣雅,郝孝德等变民军共十余万进攻章丘(今山东章丘),张须陀率步骑两万前来迎击,再次重创变民军,最后迫使王薄率领余部退入山林之,从此一蹶不振,再不复有当初的声威。
“砰!”
长槊从王薄手脱手而出,深深地扎进大槐树的树身,顿时,无边落萧萧下,槊杆犹自轻摇,半晌,方凝滞不动。
“好!”
围观之人行了上来,叫好声不断。
“知世郎真是好武艺!”
说话之人满脸带笑,他身着一件麻衣道袍,头戴一顶黄巾道冠,独臂,身形瘦长,脸多皱纹,显得颇为凄苦,若是大家还有印象的话,当知道他就是当初被高畅派人伏击,丢了一条胳膊,却侥幸逃脱追杀的于道人,于弄仁。
“哪里?见笑了!”
王薄笑着朝于弄仁抱了抱拳,伸手结果亲卫递上的汗巾,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
两人嘴里说着没有营养的话,在众人的簇拥下,慢慢步入厅堂,分宾主坐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