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崔浩抬起头,目光掠过崔无锋的肩膀,投在湖光山色之,在他心,众多念头分沓而至。 他知道,自家父亲身为家主以及好多年,在那个位置上再也坐不了多少年头了,现在,能和他竞争下任家主的唯有崔正一人,而他与崔正相比,并没有多少优势。 现在,崔正身为郎将,正率领军队随同夏王高畅征战幽州,而他的父亲崔无伤现为夏国高官,身居政事堂高位,而他崔浩虽然身为家主长,却无官无职,若是高畅一举夺下幽州,占据河北之地,崔正那一脉自然水涨船高,而要是自家的父亲在这个时候又什么闪失,下任家主的位置极有可能被崔正那小夺取。 想到这里,崔浩不仅有些后悔,相比于崔正,他更喜欢读书做学问,不爱舞刀弄枪,所以,当初,率领家兵去抵挡高畅军的是崔正,最后,带领崔家军投靠高畅的还是崔正,而那时的他还为崔正的举动暗窃喜不已,他原以为高畅建立的夏国是流贼政权,像兔尾巴长不了,却不想短短的一年时间,势力竟扩大如斯。 现在,自家的父亲问自家这个问题,无非是考验自家的眼光和才学,只要自家回答得宜,就会在父亲心加分不少,崔浩知道,只要自家不少那糊不上墙的烂泥,他的父亲就不会把家主之位交给崔正。 所以,他思索了片刻,方沉声说道。 “当初,北周代齐,是因为关那些以征战起家的门阀集团的北周,在军事力量上,比起我们关东世家 北周高氏要更为强大,那些蛮胡大多不讲礼仪,也不道,只知道一味追求力量,从某种角度来说,他们更适合在乱世生存,毕竟,在乱世之,谁的拳头大谁就有道理!” 崔浩停顿片刻,偷偷瞧了崔无锋一眼,他有点担心自家这些不符圣人礼仪之道的言语激怒了父亲。 瞧见自家父亲脸上的表情没有什么变化后,他硬着头皮继续说道。 “北周代齐后,杨坚揽权,最后夺取了自家外孙的宝座,在这背后,也得到了大部分关门阀的,因此,他很快就消灭了朝反对的声音,平灭了叛乱,这其和北方久经战乱,大多数人都不想再起刀兵,对战争极其厌倦不无关系,后来,在大力打压我们关东世家的关门阀的下,杨氏很快统一了天下,建立了强大的大隋朝!” 崔浩叹了口气。 “虽然,在开皇年间,朝堂充斥着关门阀的弟,我们关东世家的弟难以立足,不过,那个时候的确算得上是盛世,军队多次击败寇边的突厥人,人口增长快速,田地速增,社会也比较安定,这些我们没有办法否认!” 崔浩望着远处,笑了笑。 “只是区区十几年,那个人就将这样一副基业折腾精光了,当初,那个英明神武的晋王殿下登基时,恐怕很多人都想不到会有这个结局吧?” 崔浩收住笑容,神情凝重地说道。 “说实话,杨氏为什么这么快就丢掉了江山?原因有很多,每个人的看法都不同,有人认为是因为他三征高句丽不胜,劳民伤财,使得民不聊生,方才纷纷揭竿而起;有人认为他当初征集民夫,挖掘大运河,使得农民离开了田地,地里再无收成,那些百姓为了活下去,只得沦为盗贼;这些看法都没有什么不对,这些事情加在一起,自然令得王朝的基业不稳了,然而,我认为皇帝之所以落得如此下场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当初杨氏的关陇门阀抛弃了他的关系!” “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