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就在温彦博慷慨陈词之际,高畅很没有礼貌地打断了他的话。 “如果罗艺叫你带来的都是这些陈词滥调,温司马就无须多言了!但请回去,无谓浪费时间!” 高畅如此无礼,温彦博只觉气血上涌,一张脸通红一片,藏在一双大袖的手不由自主地颤抖,许久,他方才控制住,不致行为失当。 温彦博,字大临,生于北周建德二年(573),现年四十五岁。 他出生于书香之家。父亲温君曾任北齐林馆学士、隋泗州司马,他的哥哥温大雅,弟弟温大有和他一般,都是天资聪颖,博览群书之辈,少年时,三兄弟就已显出了不凡,他父亲的好友薛道衡、李刚就断言三兄弟“皆卿相才”。 开皇末年,“通书记,警悟而辨”的温彦博通过对策及第,被授为林郎,直内史省,与那时还在朝堂之上的高畅的祖父高颖公有过几面之缘,若不是知道高畅真是高颖的孙,他实在无法相信,眼前这个杀气腾腾,粗鲁无礼的家伙真是学识渊博的谦恭君高颖公的后代,两者之间完全没有一丝相同之处。 像温彦博这样出身世家的士,无论在哪里都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只要心稍微有点雄心壮志的家伙都不会怠慢他,却不想他在高畅这里却吃了个鳖,要不是事前知道高畅不是只要是士儒生就杀掉的 温彦博还真担心自己是否能够出这个营门。 自己还是托大了啊! 本来,这次使者人选本来令有其人,他却向罗艺毛遂自荐,不顾罗艺的劝阻,自告奋勇来担任这个使者,原以为以自己的名声,会获得很好的待遇,不想还未进高畅的大营,就被人蒙上了眼睛,见到高畅后,又遇见如此无礼的对待,说起来,还真是咎由自取啊! “夏王!温某来此,带来主公书信一封,还请夏王过目!” 温彦博忍住心的不满,朝高畅作了个揖,从袖掏出了一封书信,交给一侧的亲卫,给高畅递了上去。 高畅接过书信,冷冷地扫了他一眼,他一直以为这些世家弟的名声,不过是世家们的互相吹捧而已!说白了点,就是彼此捧彼此的臭脚,大多数的大才其实名不副实。 瞧了一阵之后,高畅的目光才落在书信上。 那道冷冽的目光离开之后,温彦博暗自松了一口气。 他之所以甘冒奇险前来高畅大营,有自己的原因,主要是想了解高畅这个人,希望能获得一个直观的印象,他这样做不止是为了现在的主公罗艺,还为了未来的那个主。 温彦博的两个兄弟温大雅和温大有现在都在李唐那边效力,两人都深得李渊信任,共同执掌军机密,他和这两人一直多有联系。 李唐占据关之后,他的那两个兄弟就派出使者以唐公李渊的名义通过他来和罗艺接触,他则负责在一边旁敲侧击,常常对罗艺进言,幽州苦寒之地,虽有精兵,自保有余,进取不足,现唐公问鼎关,隐有王者之气,何不归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