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望着对面那只军队,曹武的心情颇为复杂。 他之所以被曹旦不喜,被派到这里来和幽州军会面,担任人质之类的角色,有着众多因由,第一个原因自然是因为他并非像大兄曹一样是由曹旦的正室夫人所生,他地母亲只是曹家的一个丫鬟,连小妾都算不上,他也只是曹旦一次酒醉后的产物,先天上他就有了不被曹家人重视的理由,不过,这并不是什么决定性地因由,曹武成年之后,采武略样样精通,很快就成为了曹家的千里驹,如此人才,自然也不会被曹家人拒之门外,曹旦多少还是有些重视他地。 决定性的理由在于,曹武反对曹旦的计划,他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与宇世家,王薄,罗艺勾结反抗高畅乃是不智的行为,在他看来,负责在乐寿叛乱的曹元畅不过是志大才疏之辈,且高畅的监察司无孔不入,因此叛乱很难成功。 像王薄这样的盗贼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稍受挫折,就会烟消云散。 宇世家看似强大,却远在江南,鞭长莫及,他只不过是利用曹家人的力量而已,事若不成,受到打击的不过是曹家而已! 至于罗艺,虽有枭雄之资,然幽州地广人稀,物产不丰,唯一值得一提的只是盛产战马,民风凶悍,然他极度欠缺粮食,内政人才奇缺,从上到下无法形成有效的统治,如此,守土或许能行,扩张却不足。 作为曹家的弟,曹武曾经在高畅所办的学校学习,也多方观察高畅的内政治理,信仰统合,军队训练,在他看来,高畅治理天下的政略大多不见史书,颇有些离经叛道,然而,这些政略却极其有效,总的看来,他的治下虽然还存在一定的隐患,然而却是蒸蒸日上的,只要他一统河北,恢复北齐故地,未尝不能一统天下啊! 高畅多次展开整军活动,限制世家大族霸占土地,并不是单纯针对曹家,无非是为了形成有效的 权,曹家在现在这个情况下,只需稍作忍让,放弃一的蝇头小利,日后,得到的回报当在十倍,百倍之上。 曹武曾多次将自己的这些想法向曹旦进言,然而,曹旦就像鬼迷了心窍一样,在曹元畅的怂恿下,一心踏上反叛之路。 当初,窦建德身死之后,作为军二号人物的他不得不将统治权拱手让给高畅,这对曹旦来说,是一次极大的侮辱,他之所以反叛高畅,或许有这方面的原因吧? — 自己的父亲大人虽然信誓旦旦是为了曹家的前途,为了不致身死族灭才不得已反叛高畅的,曹武却打心眼不相信他的话,他认为前一个原因或许才是最关键的吧? 曹元畅志大才疏,自己的父亲呢?或许比之更不如吧? 当事情一点点按照计划在进行后,曹武变得沉默起来,既然无力阻挡,他只能帮助自己的父亲,希望能侥幸成功,毕竟,从表面上来看,他们这伙人制定的计划几乎无懈可击,王薄在后方的袭扰,曹元畅的叛乱,然后幽州战场上曹旦的倒戈一击,若是高畅对此没有察觉,无疑要吃一个大亏,就此一蹶不振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啊! 为了计划的隐密性,曹旦并没有暗将家人遣散,他知道,他只要这样做了,监察司的那些家伙就会嗅到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他只是把曹,曹武两个成年的儿带入军,随他一起北征,至于那些未成年的儿,家人亲眷什么的都留在了乐寿,如果事情失败,那些人成为高畅刀下的亡魂也是不得已的事情,只要自己这个青山留得性命在,何怕没柴烧,曹旦的所作所为和当初李渊在太原起兵时对河东的家人所做的安排一样,从这方面来说,他还是有一些枭雄的潜质的。 曹武知道自己的父亲自然走上了这条路,有些东西是必然要舍弃和牺牲的,要想获得一些什么,你自然得失去一些什么,老天在这方面来说,还是和公平的,曹武对父亲的所作所为还是能够理解的。 然而,他虽然理解自己的父亲,想为他出一分力,他的父亲却不需要他的帮忙,或许是因为最初曹武反对他的原因吧?有些机密事情,曹旦只会和他的大兄相商,基本上将他排除在外,更多的时候,他像是一个旁观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