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集 第二十三章 帷幕拉开-《隋末逐鹿记》


    第(3/3)页

    没有郝瑗在后方筹划,西秦军的后勤供应也就一团糟,不过,薛仁果自负骁勇,认为后勤是小事,因而不加理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对峙中,唐军渐渐占据了上风。

    在浅水原,李世民采用的是深沟高垒,闭营不出的防守战略,在偃师,李密的瓦岗军却采取了不同的战术。

    在李密召开的全军将领军事会议上,裴仁基提出了一个建议,和李世民对付薛仁果的战术相差不多,只是,更具主动性而已。

    裴仁基认为,王世充倾巢而出,东都洛阳的防务一定非常空虚,我们可以派遣三万精兵沿洛水北上,逼近东都,另外留下一只军队控制险要,使得王世充无法东进洛口,王世充若是回军,我们就按兵不动,他如果再出,我们就再次逼近东都,使其疲于奔命,狼狈不堪,他的军队缺粮,时间稍微一长,就不难将其击破了。

    李密认为裴仁基的建议很好,决定采用他的战法。

    然而,新投降的樊文超,陈智略等将领为了邀宠,他们不愿意不战而胜,如此,他们就不会建立任何功劳,日后,李密得到天下,论功行赏,他们也就得不到什么好处了,所以,他们纷纷站出来说话,反对裴仁基的建议。

    他们认为,我军的兵力远在敌军之上,这股敌军又多次被我军打败,早就心惊胆颤,说不定只要我军一攻击,对方就会崩溃,再加上新降的部众都是江淮的勇士,他们希望能抓住这个机会,为密公效命,建立功勋,希望密公能给他们这个机会。

    像单雄信这样的老臣子也认为应该主动出击,于是,众将随身附和,慷慨激昂,主张主动进攻的十之七八。

    最终,李密决定顺应民意,率军主动出击。

    见李密心意已决,裴仁基最后也只有叹了叹气,什么也没有说了。

    九月十三日,王世充派出部队强渡洛水,攻击在城北筑营的单雄信部,大战的帷幕正式拉开。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