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集 第四十九章 云龙将军罗士信的初战(上)-《隋末逐鹿记》


    第(2/3)页

    正因为粮食供应充足,高畅对俘虏的政策就比较宽大,老弱病残一律赶出军营,进入军屯农庄干活,这所谓地军屯农庄乃是夏国正规军的军人农庄,由于士卒们经常出外作战,分发给他们地土地也不能因为没有人耕种而荒芜,俘虏们自然也就派上了用场,他们也会因为获得了一份口粮而得以活下去,一两年后方得以放回,进入正式的农庄,分得土地耕种,分得房屋居住,对这些人来说,这结果已经非常只好了!

    不过,俘虏的精壮所得的待遇又不同,他们在经过神官的洗脑教育之后,又会重新从军,投入战场。

    所谓洗脑教育,手段无非就是那些,什么忆苦思甜之类的!

    找一个和那些俘虏都是一个家乡的夏军到高台上演讲,说说自己的经历,如何不得不离开土地,如何不得不流浪四方,如何不得不当上了盗贼,引起台下观众的共鸣,随后,在调动了那些俘虏的情绪之后,再谈谈现在自己的好日,有田,有房,有家,而这一切都是神君大人所赐予的,只要立下军功,日后的赏赐更不会少,并且,当兵打仗,每月还有军饷,不要说是盗贼,就算那些大隋的郡兵,也不可能会有这么好的待遇啊!

    基本上,那些接受了洗脑教育的俘虏都会心甘情愿地投入军,为高畅卖命,他们被先行者所描绘的美好前景所吸引了,何况,就算自己战死,家的亲眷也会得到供养,他们的家庭地址,亲族的多少,都已被随军神官一一登记

    当然,就算他们愿意从军作战,一时间,高畅也不会将他们派上战场,他们必须经过训练才行,夏军的作战方式与其他那些势力集团的作战方式大不一样。

    首先,这些俘虏会被刻意打散,分入各个营之,高畅不会让他们抱成一团,在军的训练,高畅讲究的是一老带一新,也就是一个老兵带一个新兵,手把手地做示范,教会他们如何听取口令,如何识别旗语,军规如何,平时行军该如何,作战时又该如何?

    同时,新兵也会像老兵一样,必须进行识字认识,他们在军装上贴一些小纸片,上面写着各种各样的字,然后,每当士兵们相遇时,就必须认对方身上的字,若是认识的字没有对方多,就必须向对方行军礼,算是一个小小的惩罚吧?

    夏军军流行的字并非繁体字,而是高畅直接从后世那里学来的简体字,毕竟,繁体字过于复杂,要想弄懂,对这些农夫来说,委实太困难了,简体字就要好认了许多。

    这简体字在夏国的名称为神,意思是这是神创造的字,高畅遍布河北的稚虎营,以及那些孤儿院,所教的字全是简体字,为此,他刻意强化培训了不少神官,现在,简体字还只是在军,以及神庙运用,不过,高畅相信,如果自己能统一天下,那么十余年的光景,他就可以让简体字代替繁体字。

    他掌握着精良的造纸术,他有着速度极快的印刷术,他有庞大的神官集团,向世人宣传,他有无比强悍的军队,也有一些识时务跟随他的世家大族,当他真正统一天下后,他的意志绝不容别人所违逆,那些世家大族之所以一直高居庙堂,任何人登上皇位,要想保持统治,都离不开他们,正因为他们掌握这话语权,他们是这个时代的精英,高畅之所以推行简化字的目的,就是想让化在更大范围的人群传播,剥夺那些世家大族的话语权,人才,是可以慢慢培养的,虽然时间有些缓慢。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