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集 第六十七章 孟海公抉择-《隋末逐鹿记》
第(2/3)页
对孟海公来说,这是决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投降高畅?只要有人胆敢在他面前如此建议。那人的脖颈就会成为他腰间佩刀的磨刀石。
对!高畅并非草寇,他出身也是名门,北海高家,曾经乃山东之主,其祖父高颖公的名声虽然经过了许多年,在天下士的心目,仍然是他们学习和模仿地榜样,能像高颖公那样出将入相,协助君王立国,平定敌国,乃是所有士人的理想,当然,后面被君主所诛杀的那一段,就被这些人选择性地遗忘了。
只是,这高畅的所作所为却与其祖父背道而驰,建邪教,抑大族,驱名教,站在了所有士大夫的对立面。
协助君王治理天下的只能是懂礼知书地士大夫,这乃万世不移的真理,那些泥腿,你能指望他们做什么?在朝堂上讲怎样种田?怎样施肥?怎样插秧收割吗?
要孟海公对这样一个连低贱的匠户都能出任官员的政权俯首称臣,除非黄河干枯,泰山崩塌!
不投降高畅,与之一战?
瓦岗李密败亡之后,孟海公虽然收留了一些残兵,实力有所增加,然而,要想凭曹州,戴州这
钱粮,凭借他手这虽然久经战阵,作战能力和装备的三万人和摧枯拉朽一般不费吹灰之力就平定了河北的高畅交锋,无疑于螳螂挡车啊!
当高畅攻克聊城,宇化及覆灭的消息传到孟海公处,他内心地惊惶更是添了几分,只是,平时仍然假作镇定,务必让军心不乱。
就在这个时候,黎阳徐世绩,也就是现在的李世绩派了使者前来曹州与之会面,使者的名字叫魏征,这是一个孟海公如雷贯耳的人物,两人在书房内交谈了两个时辰,亥时已到之后,魏征才离开了孟海公府,连夜返回黎阳。
送走魏征之后,孟海公没有丝毫地睡意,他的心情又是激动,又是紧张,这让他难以入睡,将左右赶了开去,他独自走出书房,来到了院落之,抬头仰望着曹州上方的夜空,今夜,真是星光灿烂啊!
—
向关李唐称臣?
这样的念头孟海公一直都有,相比东都那个郑帝王世充而言,同样是逆臣,孟海公更看好李渊一些,这也是当初王世充称帝之后,他拒绝向其称臣的原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