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集 第八十章 江南攻略-《隋末逐鹿记》


    第(1/3)页

    月十八日,秋高气爽,云朵在蓝色的天幕下自由飘荡光和煦地从空中洒落下来,照耀在江都郡的山川大地之上。

    陈稜站在江都东门的城楼上,望着城外的那片山岭,神情忧虑。

    秋天已经来了,东南风渐消,西北风渐起,满山的枫叶也被秋霜慢慢染红了,在那一片中秋的红叶林里,忽隐忽现地飘扬着数十面旌旗,在秋风的吹拂下,随着满山的红叶徐徐飘荡,敌军东海李子通的中军大营就驻扎在那片山岭中。

    在那片山岭西坡下相当宽阔的地带上,长满了半人高的杂草,同样在秋风中起伏,如同海边的浪潮。

    从山坡到江都城的护城河,是一片棚户区,乃是一个城外集市,有着许多客栈,商铺以及住家,在棚户区外,是一大片的水田,而今,水田内的稻子早就被城外的敌军收割干净,那片棚户区也在敌军的第一次攻击中被烧了个精光,只余下了一地残垣断壁。

    陈稜,隋庐江襄安(今安徽省巢湖市)人,字长威,庐江大族陈家嫡子,庐江陈家为南陈时期就有不少子弟出仕为官,隋灭南陈之后,陈家由于见机得快,早早就投了大隋,故而得到了保全,杨广继位之后,重视江南士族,陈稜的官运也就一直一帆风顺。

    607年(隋炀帝大业三年),陈稜任虎贲郎将,610年(大业六年)与张镇周率万余人,由义安(今广东省湖州.大业十三年)任右~死杨广率领禁军北上后后,陈稜占据了江都(今江苏东北)。

    陈稜虽然占据了江都,却无法扩张自己的势力,在他周围。尽是强敌。只因相互牵制。只好任其占据江都,却也限制其势力,使其无法向外扩张。

    在江都地西面,曾经把陈稜打了落花流水,丢盔卸甲的杜伏威和辅公佑率领江淮军驻守历阳郡,江淮军兵强马壮,骁勇善战。陈稜兵锋不盛,对着杜伏威又有心理阴影,因此根本不敢向西发展。

    在江都的东北面,李子通盘踞在海陵,据有东海,钟离等郡,牢牢地卡在了陈稜北进的要道,不要说陈稜本没有北进的雄心。就算他有。也过不了李子通这一关。

    李子通这人,在江南的名声虽然没有杜伏威强悍,却也不是一个简单的角色。

    最初。李子通只是一个小人物,在长白山的变民军中混饭吃,因其待人宽厚,仗义疏财,故而得到了部下地认可,没多久就聚集了万人,长白山地变民军被张须陀击溃时,李子通率领残部渡过淮水,来到了南方,投效在杜伏威门下,后阴谋反叛杜伏威,想要火并杜伏威,吞其部属。

    李子通地计划进行得很顺利,可惜最后出了点差错,没能杀死杜伏威,只将他重创,后杜伏威在部署的护卫下,逃出了重围,两人因此结下了深仇。

    虽然,李子通没有能杀死杜伏威,也没有能完全吞并其部属,然而,他却占据了杜伏威的地盘,东海,钟离等郡皆归旗下,自称楚王,兵锋极盛,号称有十万众。

    不能向东,向北和向西,那就向南,可惜盘踞南方的也是一个陈稜惹不起的大人物。

    沈法兴,隋湖州武康(今浙江省.人,世为郡豪强,拥有宗族数千家,杨广在位时,任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郡守。618(隋末恭帝杨义宁二年)以讨宇文化及为名,起兵,得精兵六万,攻据余杭(今浙江省余杭县,位杭州.、毗陵(今江苏省常州市)、丹阳(今江苏省丹阳县,位镇江市东南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