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 寻寻觅觅-《这个中医好年轻》


    第(2/3)页

    她折返回孟氏祠堂附近,改道往镇上走。再向路人打听,遇到几个人,并没有得到更多有用信息,有的村民甚至不知道孟福泉是谁。

    陈瑾不免有些疑惑,孟老师医术精湛,连续多年在家乡和邻村义诊,诞生了无数精彩医案,广受好评和欢迎,他本村的人怎么还有那么多不认识他的?

    容不得多想,陈瑾决定先到镇上找到孟福泉父亲的文具店。

    又步行了差不多半个小时,来到羊角镇,通过导航陈瑾没多久就找到了文昌文具店。

    已是下午四点了,晴朗的初秋还是挺热的,陈瑾已经顶着烈日徒步走了一个多小时,微微出了层薄汗,身上已有些疲乏,但内心却依旧是愉快的。她觉得以前的任何一次独自出行,都比不上这次寻师问道的过程有意义,有意思。

    陈瑾成功找到了孟福泉的父亲,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伯,身材和容貌都和在古医学堂公众号一些图片上的孟福泉有几分相似,只是明显多了岁月留下的沧桑痕迹。

    确定他的身份后,陈瑾称呼他阿伯,之后说明来意,希望他能够指点迷津。

    同在文具店里的还有一个长得圆圆胖胖的二十多岁的男子,和孟父说了几句话后就走了。陈瑾虽然不认得他,但在那里见到他,直觉告诉陈瑾,他就是孟福泉的文章中常提到的金虎。

    能够找到孟父,又能见到金虎,陈瑾相信距离见到孟福泉老师已经不远了。

    经过再三请求,孟父终于松口,告诉陈瑾古医学堂(知足堂)的位置,并用一张白纸画出简单的路线图。

    陈瑾拿到路线图之后再三感谢,之后告别,前去寻找学堂的位置。

    可惜的是,第一次根据路线图寻找时,陈瑾并没有找到学堂在哪里,也没见到孟福泉的学生们。(后来才知道,下午四五点钟,知足堂是不开门的,大家要么在整理文案,要么在农场习劳。)

    陈瑾没找到学堂,很不甘心,又拖着行李,买了些水果,返回孟父的文具店,想要在文具店守株待兔。

    孟父告诉陈瑾,孟福泉平时是不会来文具店的。他让陈瑾多向旁边的人打听,不要找不到就那么快放弃,多问几个人就能问到。

    那时已经五点多了。中午就没吃饭的陈瑾已经又饿又累。等不等得到孟福泉来文具店无所谓,主要是有个地方安心地坐着休息。

    对于一个身体单薄瘦弱的女子来说,从早晨出发一直到傍晚,频繁转车加上负重徒步,中途几乎没有休息和进食,能撑下来不过是因为心中那种寻师的快乐,和一定要找到孟福泉的强烈信念。

    陈瑾对孟父说:“我就在这里坐一会儿,让我在这里休息片刻,就当我请您吃水果,您能给我一杯茶吗?”

    孟父没有赶她走,给了她一杯茶。只是他既没有收下陈瑾的水果,陈瑾也没有喝一口茶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