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保罗.狄拉克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主要奠基人之一。 彼得.舒尔茨是德意志天才数学家,被誉为数学界的莫扎特。 海森堡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量子力学的主要创始人,哥本哈根学派的代表人物。 至于牛顿和爱因斯坦,就没必要介绍了,地球人都知道他们。 卫献摇头轻笑道:“这要是让他当选上,会震惊全球的。” “更何况,叶非当选的还是夏国的院士。” “全球人都知道,夏国院士的含金量最高,难度最高。” 接着,卫献想到叶非的成绩,皱眉道:“以叶非的成绩,是可以进行增选院士的,也符合所有要求。” “只是他增选的是数学院士,以他当前成绩增选不上啊!” “除非在今年十月份前,在数学领域做出耀眼的成绩。” “可是,数学太难了,要在短时间做出耀眼成绩,这怎么可能啊!” 卫献不了解叶非,也没见过叶非,才说出这样一番话。 要是他了解叶非,就不会说出这番话了。 叶非的研究速度是可以用世俗标准能衡量的吗? 卫献让叶非通过审核。 毕竟,叶非是符合院士增选标准的。 不管是年龄、学历、背景,还是工作年限,都是符合的。 之后,卫献打电话给审核司司长。 “司长!“卫献笑道:“刚刚我这里接到一份院士审核申请的资料,是中湖大学叶非的。” “就是那位研发出非对称加密、发现C72富勒烯的叶非?”司长问道。 “是的。” 司长诧异的道:“叶非今年不大吧!” “是的,今年27岁,他十一月十五日出生。” “这么年轻就来参加院士增选?”司长惊愕的道:“他这么急吗?以他当前成绩不符合要求吧,他可以等几年的啊!” 司长不用问卫献,叶非是申报什么方向院士。 司长从逻辑上就可以推理出叶非是报什么方向院士。 第一,卫献是审核数学和物理方向院士的审核员。 那么只能审核数学和物理,这两个方向的院士增选申请。 而叶非物理方向是材料学研究,但材料学不可以申报夏国科学院院士,只能申报夏国工程院院士。 所以,叶非肯定报的是数学院士。 卫献轻笑道:“谁说不是呢,但他就是申报了。” “他由于符合申报院士的所有条件,我已经让他通过了。” “行吧!”司长道:“通过就通过吧,就当给他一次申报院士的经验,下一次再申报院士增选,不会像这次一样盲目的申报。” “是的!”卫献道:“我就是这么想的。” 很快,两人挂断电话。 2029年,2月1日! 叶非结束在国家生物研究院的学习,回到石墨烯研究院继续自己的研究。 叶非心道:“接下来时间,开始实验材料学和基因方面的结合,希望有所突破吧!” “同时,数学方面也不能落下,现在已经完成四分之一的研究,再有两个月后,希尔伯特第12个问题可以证明出来。” “我也要趁着这两个月时间,想一想接下来的研究方向。” “这个研究方向必须能让我数学院士增选通过。” “今年如果增选不过,就要等到三年后了。”叶非摇头道:“我可不想等三年后。” “三年后,我准备竞选双院院士。” 叶非给自己的规划很明确,今年当选夏国科学院院士,三年后当选双院院士。 “科学界,大部分资源只有院士才能接触到。” “当选院士后,才算真正跨入科学界的门槛。” 成为院士后,会与别国许多院士进行学术交流。 很多国际顶尖会议,只有院士才能参加。 这里说的国际顶尖会议,不是国际某些学会举行的会议,而是一些国家举行的会议。 “成为院士后,就可以接触到夏国科学院的文献中心和科学数据库。” 夏国科学院的文献中心和科学数据库才是夏国科学界最高等级的知识,以前叶非看的各学会的学库,与夏国科学院的文献中心和数据库相比,差距非常大。 要知道,夏国科学院的文献中心和科学数据库,是集夏国所有大学,所有院士的全部知识。 “如果更进一步,可以成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第三世界,指的是亚洲、非洲、拉丁美洲以及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才是最优秀的院士。” (本章完) 第(3/3)页